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嘻皮客娱乐学习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结合规范的SATWE参数说明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27 11:38: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四、    活载信息
1、柱、墙设计活荷载:【不折减】或【折减】
作用在楼面上的活荷载,不可能以标准值的大小同时布满所有楼面上,所以在墙柱设计时,需要考虑实际荷载沿楼面分布的变异情况。
民用建筑勾选折减。非民用建筑另议。
注意:在PMcad的<楼面荷载传导计算>中也有“荷载折减”选项。如果两处选折减,则荷载折减会累加
2、传给基础的活荷载:【不折减】或【折减】
民用建筑勾选折减。非民用建筑另议。
3、梁活载不利布置最高层号
此参数若取0,表示不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若取>0的数NL,就表示1~NL各层均考虑梁活载的不利布置。
考虑活载不利布置后,程序仅对梁活荷不利布置作用计算,对墙柱等竖向构件并不考虑活荷不利布置作用,而只考虑活荷一次性满布作用。
建议:一般多层混凝土结构应取全部楼层;高层宜取全部楼层。见《高规》5.1.8
按自然层号填入。
4、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系数:《荷规》表5.1.2。
此处仅当勾选了【折减柱、墙设计活荷】或【折减传给基础的活荷】后,才生效。
5.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
该参数见《高规》5.6.1条:使用年限为50年时取1.0;100年取1.1。
五、调整信息
1、梁端负弯矩调整系数: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当考虑框架梁及连梁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时,可对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并相应增加其跨中正弯矩。
此项调整只针对竖向荷载,对地震力和风荷载不起作用。
《高规》5.2.3条,梁端负弯矩条幅系数对于:
1)  装配整体式框架取0.7~0.8;
2)  现浇框架取0.8~0.9;
3)  对悬臂梁的负弯矩不调幅;
建议一般取0.85
2、梁活荷载内力放大系数:
【梁设计弯矩放大系数】起源于梁活载的不利布置。当不考虑活载不利布置时,梁活载弯矩偏小,故通过该参数调整梁弯矩设计值,作为安全储备。
因此,该系数,只对梁在满布荷载下的内力(包括弯矩、剪力、轴力)进行放大,然后再与其它荷载工况进行组合。
一般工程建议取1.1~1.2.
如果已经考虑了【梁活载不利布置】后,则应取1
3、梁扭矩折减系数
对于现浇楼板结构,当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时,可以考虑楼板对梁的抗扭作用而对梁扭矩进行折减。
折减系数可在0.4~1.0范围内取值,建议一般取默认值0.4.详见《高规》5.2.4
但对结构转换层的边框架梁扭矩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6。
4.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
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的原因:对于实际工程中“转换大梁上面托剪力墙”的情况,墙与梁之间的实际协调关系在计算模型中不能得到充分体现。1)实际的结构受力情况是,剪力墙的下边缘与转换梁的上表面变形协调2)计算模型的情况是:剪力墙的下边缘与转换大梁的中性轴变形协调。于是计算模型中的转换大梁的上表面在荷载的作用下会与剪力墙脱开,失去本应的变形协调。与实际情况相比这样的计算模型的刚度偏柔
建议一般取默认值100.
5.实配钢筋超配系数
对于【9度设防烈度的各类框架】和【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结构】,框架梁和连梁端部剪力、框架柱端弯矩、剪力调整应按实配钢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来计算。根据《抗规》6.2.2条,6.2.5条及《高规》6.2.1条、6.2.3条,一、二、三、四级抗震等级分别取1.4、1.2、1.1和1.1
本参数只对【一级框架结构】或【9度区框架】起作用,程序可自动识别;当为其它类型的结构时,也不需要用户手动修改为1.0
5、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多、高层结构设计中允许连梁开裂,开裂后连梁刚度会有所减低。程序通过该参数来反映开裂后的连梁刚度。
1)计算地震内力时,连梁刚度可折减;
2)计算位移时,可不折减;
3)连梁刚度折减是对抗震设计而言的,对非抗震设计的结构,不宜进行折减。
一般与设防烈度有关,设防烈度高时可多折减一些。但一般不小于0.5,一般工程取0.7.
该参数对【以洞口方式形成的连梁】和【以普通梁方式输入的连梁】都起作用。
6、中梁刚度放大系数
考虑楼板作为翼缘对梁刚度的贡献。
一般勾选【梁刚度放大系数按2010规范取值】
7.砼矩形梁转换T形(自动附加楼板翼缘)
这是在中梁刚度放大后,计算所得的内力,对T形砼梁进行设计。故该项与计算内力无关。如果选择了该项,该梁是以T形梁进行配筋设计。
一般不勾选该项。
8.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剪力墙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是】或【否】
根据《高规》表3.9.3、表3.9.4,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和非底部加强区的剪力墙抗震等级可能不同。
对于“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如果用户在“地震信息”页“剪力墙抗震等级”填入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一般部位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并在此处勾选【是】,程序将自动对底部加强区的剪力墙抗震等级提高一级。
9.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是】或【否】
《高规》10.2.17条:框支柱剪力调整后,应相应调整框支柱的弯矩及柱端框架梁(不包括转换梁)的剪力、弯矩。但框支梁的剪力、弯矩和框支柱的轴力不可调整。
勾选该项后,程序会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框架梁的内力。一般勾选。
10.0.2V0、框支柱调整上限:
由于程序计算0.2V0调整和框支柱的调整系数值可能很大。用户可设置调整系数上限值,这样程序进行相应的调整,采用的调整系数不会超过这个上限值。
0.2V0默认值为2.0,框支柱认值为5.0,可自行修改。
11.指定的加强层个数及层号:
   指定了加强层后,程序自动实现如下功能:
1)  加强层及相邻层柱、墙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
2)  加强层及相邻层轴压比限值减少0.05;
3)  加强层及相邻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12.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是】或【否】
用于调整剪重比,一般选【是】,详见《抗规》5.2.5和《高规》4.3.12条。
【弱轴方向动位移比例(0~1)】、【强轴方向动位移比例(0~1)】可填入:0;0.5;1.0
【0】       表示结构的基本周期位于设计反应谱的加速度控制段;T1<Tg
【0.5】表示结构的基本周期位于设计反应谱的速度控制段;Tg<T1<5Tg
【1】表示结构的基本周期位于设计反应谱的位移控制段;T1>5Tg
13.按刚度比判断薄弱层的方式
SATWE对所有楼层都计算按其楼层刚度及刚度比,根据刚度比自动判断薄弱层。
一般选择【按抗规和高规从严判断】
14.制定的薄弱层个数及层号
手动制定薄弱层和层号。在总信息处,有“是否将转换层号自动识别为薄弱层”,若勾选了该项,则不需要在此输入转换层的层号。对于竖向构件不规则、或承载力不满足要求的楼层,不能自动判断为薄弱层,需要用户再次定义。
15薄弱层地震内力放大系数
抗规规定薄弱层的地震剪力增大系数不小于1.15;高规则要求1.25.
缺省值为1.25
16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
这是地震力调整系数,可通过此系数来放大地震作用,提高结构的抗震安全度,其经验取值范围是1.0~1.5.
建议一般采用默认值1.0
17顶塔楼地震作用放大起算层号及放大系数:
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这个系数来放大结构顶部塔楼的地震内力,若不调整顶部塔楼的内力,可将起算层号及放大系数均填0.
该系数仅放大塔楼的地震内力,并不改变位移。
按顶塔楼的起始层自然层号填入,系数一般取3.
18.0.2V0分段调整
在此处制定0.2V0调整的分段数,每段的起始层号和终止层号,以空格或逗号隔开。
如果不分段,则分段数填1.
如不进行0.2V0调整,应将分段数填为0
六、设计信息
1、结构重要性系数:
该参数用于非抗震组合中的构件承载力验算,详见《砼规》式(3.2.3-1)。当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时,应取1.0 。建议一般取默认值1.0
2.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
该参数用来描述截面被开洞(如螺丝孔等)后的削弱情况。该值仅影响强度计算,不影响内力计算。建议当构件连接全为焊接时取1.0;为螺栓连接时取0.85
3.考虑“p-△”:【是】或【否】
p-△效应为重力二阶效应,在建筑结构分析中指的时竖向荷载的侧移效应。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重力附加弯矩大于初始弯矩的10%时,应计入重力二阶效应,详见《抗规》3.6.3条、《高规》5.4.1条及5.4.2条。
建议一般先不选择,经验算后根据“WMASS.OUT”文件中给出的结论来确定。对于高层钢结构宜考虑。考虑P-△效应后,对高层的影响是“中间大两端小”。
4、按高规或高钢规进行构件设计:【是】或【否】
符合高层条件的建筑应勾选,多层建筑不勾选。
5、钢柱计算长度系数按有侧移计算:【是】或【否】
该参数仅对钢结构有效,对混凝土结构不起作用。根据《钢规》5.3.3条,对于无支撑纯框架,选择【有侧移】;对于有支撑框架,应根据事故“强支撑”还是“弱支撑”来选择【有侧移】还是【无侧移】。
通常钢结构宜选择【有侧移】,如不考虑地震、风作用时,可以选择【无侧移】。
6.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
按照《砼规》11.3.1条: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高度符合下列要求
一级抗震等级:      
二、三级抗震等级   
当计算不满足以上要求时,会给出超筋提示,此时应加大截面尺寸或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按照《砼规》11.3.6条:框架梁梁端界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0.3 。
利用规范强制要求设置的框架梁端受压钢筋量,按双向钢筋界面计算配筋,以适当减少梁端支座配筋。
一般建议勾选。
7.结构中框架部分轴压比限值按纯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
根据《高规》8.1.3条,框架-剪力墙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倾覆力矩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大于50%)时,框架部分的轴压比需要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
勾选此项后,程序将一律按纯框架结构的规定控制结构中的框架的轴压比。除轴压比外,其余设计仍遵循框剪结构的规定。
8.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设计执行高规7.2.16-4:【是】或【否】
《高规》7.2.16-4条规定:抗震设计时,对于连体结构、错层结构以及B级高度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剪力墙,其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小配筋应按照要求相应提高。
勾选此项时,程序将一律按照高规7.2.16-4条的要求控制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小配筋,即对于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结构类型,也进行从严控制;如不勾选,则程序一律不执行此条规定。
一般勾选,偏于安全。
9.当边缘构件轴压比小于抗规6.4.5条规定时,一律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根据《抗规》表6.4.5-1和《高规》表7.2.14,,当暗柱轴压比小于某值时,可以只设构造暗柱。
注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不适用此项。
程序会自动判断约束边缘构件楼层并按此参数来确定是否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并可在“特殊构件定义”里分层、分塔交互指定。
10、指定过渡层数和层号
高规7.2.14-3规定: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剪力墙,宜在约束边缘构件层与构造边缘构件层设置1~2层过渡层。
程序不自动判断过度层,用户可在此指定。程序对过度层执行如下原则:
1)  过渡层边缘构件的范围仍按构造边缘构件
2)  过渡层剪力墙边缘构件的箍筋配置按约束边缘构件确定一个体积配箍率,又按构造边缘构件为0.1,取其平均值。
11. 柱配筋计算原则:【按单偏压计算】或【按双偏压计算】
【按单偏压计算】在计算X方向配筋时不考虑Y向钢筋的作用,计算结果具有唯一性。
【按双偏压计算】在计算X方向配筋时考虑了Y向钢筋的作用,计算结果不唯一。
建议用户采用【单压】计算,采用【双压】验算。
《高规》6.2.4条规定:抗震设计时,框架角柱应按双向偏心受力构件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设计。
如果用户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特殊柱”菜单下制定了角柱,程序会对其自动按照【双偏压】计算。
12.梁、柱保护层厚度:
实际工程必须先确定构件所处的环境类别,然后根据《砼规》8.2.1条填入正确的保护层厚度。构件所属环境类别见《砼规》表3.5.2.新规范调整了保护层厚度的定义,设计时应格外注意。
13、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位刚域:【是】或【否】
【不作为刚域】即将“梁柱重叠部分作为梁长度的一部分进行计算”;
【作为刚域】则是将“梁柱重叠部分作为柱宽度进行计算”。详见《高规》5.3.4.
建议一般选择【否】;而对异形柱框架结构,宜选择【是】。
勾选后,可能会改变梁端弯矩、剪力。
七、配筋信息
钢筋强度信息在PM中定义,其中梁、柱、墙主筋级别按标准层分别制定:箍筋级别按全楼定义。钢筋级别和强度设计值的对应关系也在PM中指定。在SATWE中尽可查看箍筋强度设计值。
1、墙水平分布筋间距
按《砼规》10.5.10条取值,可却100~300 。抗震设计时,水平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抗规》6.4.4有规定。
2、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
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可根据《砼规》11.7.14条和《高规》3.10.5-2条、7.2.17条、10.2.19条的相关规定:特一级一般部位取0.35%,底部加强部位取0.4%;一二三级取为0.25%;四级区委0.2%,非抗震要求取为0.2%;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加强部位抗震设计时取0.3%;非抗震设计时取0.25%。
竖向分布筋的大小会影响端部暗柱的纵向配筋。
3、墙边缘构件箍筋强度:据《混规》表4.2.3-1选用。
4、结构底部需要单独指定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的层数、配筋率
  当用户需要对结构底部某基层的竖向配筋率进行指定时,可在这里定义。该功能主要用于提高框筒结构中剪力墙核心筒底部加强部位的竖向分布筋的配筋率,从而提高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底部加强区的言行。
八、荷载组合
一般来说,本页的这些系数是不用修改的,因为程序在做内力组合时时根据规范要求处理的。只有在有特殊需要的时候,一定要修改其组合系数的情况下,才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应的组合系数做修改。
九、地下室信息
  地下室层数为零时,“地下室信息”页为灰,不允许选择;填入地下室层数时,“地下室信息”变亮,允许选择。
1、土层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
   该参数可以参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的表5.4.5的灌注桩顶来取值。m的取值范围一般在2.5——100之间,在少数情况的中密、密实的沙砾、碎石类土取值可达到100——300.
其计算方法即是基础设计中常用的m法,可参阅相关的书籍或规范。
若填一负数m(m小于或等于地下室层数M),则认为地下室无水平位移。
2、外墙分布筋保护层厚度
根据《砼规》表8.2.1选择,环境类别见表3.5.2 。在地下室外围墙平面外配筋计算时用到此参数。
3.扣除地面以下几层的回填土约束:
该参数的主要作用是由设计人员指定从第几层地下室考虑基础回填土对结构的约束作用。比如某工程有3层地下室,“土层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填14,若设计人员将此参数填为1,则工程只考虑地下3层和地下2层回填土对结构的约束作用,而地下1层则不考虑回填土对结构的约束作用。
4.回填土容重(KN/m3):
该参数用来计算回填土对地下室侧壁的水平压力。建议一般取18.0 KN/m3
5.室外地坪标高(m):
当用户指定地下室时,该参数是指以结构地下室顶板标高为参照,高为正,低为负
当没有指定地下室时,则以柱(或墙)脚标高为准。建议一般按实际情况填写。
6.回填土侧压力系数
该参数用来计算回填土对地下室外墙的水平压力。
建议一般取默认值0.5
当地下室施工采用护坡桩时,该值可乘以折减系数0.66后取0.33 。
7.地下水位标高(m):-X.XX
该参数标高系统的确定基准砼【室外地坪标高】,当应满足<=0。
建议一般按实际情况填写。
8.室外地面附加荷载(KN/m3):
  该参数用来计算地面附加荷载对地下室外墙的水平压力。一般建议取5.0KN/m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嘻皮客网 ( 京ICP备10218169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797  

GMT+8, 2024-4-26 16:47 , Processed in 0.91708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