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嘻皮客娱乐学习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德育]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1 13:24: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构共建,是指二者的有机联系,其理想状态是二者融为一体。人的素质是整体,人的教育也是整体,这是它们可以协同发展的内在依据,二者在教育目标、内容、过程中的联系、融通,而不是指的互相替代。
  那么德育与心育有哪些联系?又如何协同发展呢?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但是许多人并不赞成这一定义,认为德育必须包含更多的内容。心育即指的是心理教育,“所谓心理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德、智、体、美等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通常所说的动机教育、兴趣教育、能力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性格教育等都是心理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象。”因此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以个性心理活动为基础,并且是主体心理活动的结果。很显然通过心育,使个体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为德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
  德育与心育的协同发展,是指二者的有机联系,其理想状态是二者融为一体。人的素质是整体,人的教育也是整体,这是它们可以协同发展的内在依据,二者在教育目标、内容、过程中的联系、融通,而不是指的互相替代。二者既是一种相容关系,也是一种反馈关系。德育与心育的协同发展,对加强、改进学校德育而言,是提高教育实效的一种思路、一种举措,对心理教育来说也是提供了一种价值导向。它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是开发人的潜能的需要,是符合儿童作为社会——心理存在的发展规律的,是符合教育整体实施的特点,也是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辅导和道德教育的一种尝试。德育与心育的协同发展,一方面是要重视德育与心育之间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另一方面要重视德育与心育内部各方面因素之间的同构共建。
  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需要和完整人格是教育价值的体现。如何体现学生的主动与受动的统一,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深对学生心灵世界的了解,帮助学生学会在正确、全面关注自我发展的同时,能更好地关注社会发展需求,在促进自身的社会化过程中,获得个性健康发展的更大时空。德育主要是培养道德的意识倾向性和道德心理品质,培养上述这些品质以及提高道德判断能力、自我修养能力等既是德育的任务,也是心育的任务。
  在强调个性发展的今天,重视对个性心理层面上的人格研究,将有助于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将有助于个体道德人格的培养与发展。注重对学生自我实现的关切,帮助学生及时解决这些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排释来自个体内部和外部的心理压力,努力促使他们形成乐观、进取、坚毅的生活态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现德育在满足自我精神成长方面需求的能力,能增大德育在学生情感生活中的张力。
  第一,转变观念,确立服务意识。要想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转变德育观念至关重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德育观念转变的基础。我们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人格独立、精神平等与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只有这样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人与人的合作精神与相融态度的培养,才有利于人的创造性的发挥,也才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知识传播方式变化的需求。只有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我们的德育工作深入“童心”。同时确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学生的心声,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给学生以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
  第二,开展实践活动,升值道德生命。活动是德育的生命,少年儿童对道德的认识和理解,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形成,都可以从活动中直接获取,活动让少年儿童成为自我道德教育的主体,活动让少年儿童懂得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活动促进了人的心理在个人既有的遗传素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的发展;活动有利于培养和发挥个性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特征;活动还有利于个体潜能的发挥。
  第三,着力体验,关注情感体悟与情感发展。道德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为了影响人、内化人的心理品质,这种品质反映了人的内在要求,是自主的,因而是个人的真实存在。
  第四,加强交流,深入内心世界,注重双向互动。以往的德育观点认为,老师比学生掌握更多的道德真理,因此道德教育只能是教师灌输给学生。但是今天的德育是需要在代际交往和互动中进行的,是需要在对话和讨论中展开的,是需要老师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来开展的。我们在向学生传递正向价值的时候,应该允许他们有质疑德育的权利,只有了解、把握不同个体的品质特征和精神需求,才能在德育内容和方式上,选择最好的时机和结合点。这样,德育才可能真正成为精神生命的相互碰撞,才能生发出更多鲜活的道德个性。
  第五,回归生活,由封闭走向开放。从表面上看,德育是以道德规范为内容,学生必须接受的。但是道德规范从本质上讲,并不是干巴巴的教条,它是活生生的人们的行为规范,它渗透于一切社会关系中。只有当个人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发生现实的关系时,才能对道德规范所包含的内容和意蕴,获得切身的体验,从而真正理解道德规范的实质。只有从封闭的校园走向开放的社会生活,才能体会百味人生,才能不断超越自身从而扩展和丰富个体的精神世界。
  在教育回归人自身的背景下,我们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也在发生变化,既要向学生传播知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要关注学生内在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必须将德育与心育结合起来,做到既关注学生技能发展和身体健康,又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品质的发展。德育与心育协同发展了,就能以德养心,以心育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嘻皮客网 ( 京ICP备10218169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797  

GMT+8, 2024-4-27 20:55 , Processed in 0.17517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