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嘻皮客娱乐学习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反思] 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1 11: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反思一: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教学反思

在本学期的学校公开日,我上了题为《整式的乘除——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公开课,效果良好。在这次活动中,我把这节课的一些感受和想法记录下来,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

一、课堂教学实施过程的总结

《整式的乘除——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是八年级上册整式乘除一章中,属于因式分解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式乘除中的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实际上是逆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让学生会判断何时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并会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由于各个层次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方式有所不同,依据“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编写课堂学习卷,力求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

因式分解虽然与整式的乘法是互逆运算,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它是一个新的知识,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虽然已经掌握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然而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对公式的逆用会产生混淆,学生的惯性思维是:平方差公式是?a?b??a?b??a?b,一旦22要将公式逆向,部分学生就比较难以接受,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难度就更大一些。因此在学习卷的编写中,考虑到学生会不知道如何逆用公式,我在部分题中搭建了脚手架,降低难度,让学生在练习中轻松掌握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方法。在练习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我设置A、B、C组题,有效分层,开展课内技能训练,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

二、及时反思

一堂课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教师的讲授是否清晰,而是取决于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程度,以及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计算技能的形成。

1、本课教学是否真正达到了教学目标

从整节课的实施效果看,学生从先试后学——合作发潜——循环巩固,逐步掌握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方法。从课堂的巡批情况和课后的作业分析情况看,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掌握不是很理想,中等层次的学生能较好地完成A、B组题,能力较好的学生能做到C组题,基础较差的学生都能够完成B组大部分题,只能勉强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2、遗憾之处

没有一节课能够做到真正的完美,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而这些不足和遗憾,正是提升我们教学水平的动力。

遗憾之一:在复习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时,我没有把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符号表示形式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对比参照。


反思二: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教学反思

因式分解这部分的内容是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重难点,虽然应用的公式只是三条,但要灵活应用于解题却不容易,所以我在制定这一章书的教学计划时就对教材的教学顺序作出了一些调整。因式分解的公式是乘法公式的逆运算,所以我将因式分解提前学,在学会乘法公式后暂时略过整式的除法直接学习因式分解,我认为这样调整后可以加强公式的熟练使用;另一方面我加强乘法公式的练习巩固,在没有学习因式分解之前,先针对平方差公式以及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及逆用作了一个专题训练。在学习因式分解的这个专题训练的效果是不错的,因为平方差公式以及完全平方公式都是刚刚学习且应用较多的公式。作好这些准备工作之后,便开始学习因式分解。正式提出因式分解的定义的时候,同学们都一副明了的表情。而我也强调的就是因式分解与乘法公式是相反方向的变形,并且在练习中一再将公式罗列出来。然后讲授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包括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讲课的时候是一个公式一节课,先分解公式符合条件的形式再练习,主要是以练习为重。讲课的过程是非常顺利的,这令我以为学生的掌握程度还好。讲完因式分解的新课,我随堂出了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才发现效果是不太好的。他们只是看到很表层的东西,而对于较为复杂的式子,却无从下手。

课后,我总结的原因有以下四点:1、思想上不重视,因为对于公式的互换觉得太简单,只是将它作为一个简单的内容来看,所以课后没有以足够的练习来巩固。2、在学习过程中太过于强调形式,反而如何创造条件来满足条件忽略了。导致他们对于与公式相同或者相似的式子比较熟悉而需要转化的或者多种公式混合使用的式子就难以入手。3、灵活运用公式(特别与幂的运算性质相结合的公式)的能力较差。4、因式分解没有先想提公因式的习惯,在结果也没有注意是否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比如最简单的将a3-a提公因式后应用平方差公式,但很多同学都是只化到a(a2-1)而没有化到最后结果a(a+1)(a-1)。

因式分解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难点,我认为我对教材内容的调整是比较适合的,但是我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没有注意到计算题在练习方面的巩固及题型的多样化。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多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去调整教学进度,多发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反思三: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教学反思

《整式的乘除——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是八年级上整式乘除一章中,属于因式分解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式乘除中的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实际上是逆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让学生会判断何时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并会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因式分解虽然与整式的乘法是互逆运算,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它是一个新的知识,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虽然已经掌握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然而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对公式的逆用会产生混淆,学生的惯性思维是:平方差公式是,完全平方公式是,一旦要将公式逆向,部分学生就比较难以接受,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难度就更大一些。在练习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我设置A、B、C组题,有效分层,开展课内技能训练,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


反思四: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因式分解第二种方法------公式法,主要是讲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用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方法。

本节课的总的设计思路是将整式中的乘法公式转换为因式分解中的公式,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这节课我的设计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情境开头,通过整式乘法的逆变形得到分解因式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整式乘法与分解因式的互逆关系。从而引出因式分解中的平方差公式.第二部分是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总结出因式分解中平方差公式的特点以及能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多项式需要满足的条件.第三部分是通过一些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用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并且让学生自己练习几道题目,在所出的习题中,前面两道题学生都能按照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方法分解,但是后两题,还用到之前学习的提公因式法,学生很容易将知识遗忘,所以教师还是要适时地点拨.第四部分是小结,是对本节课的一个总结。

根据教材分析和新课程理念,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自学能力”为目标的原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9-1 11:45:34 | 只看该作者

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教学反思(2)

从问题情境入手,得到关于因式分解的一个等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发现整式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的关系,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来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运用的过程,使学生从被动思维变成主动探索,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观点去观察,探索,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建立在对所任教的学生仔细分析和对课标认真研究基础上所作的教材处理和教学预设是贴近学生实际的,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此外,整节课比较好地体现了导学案在教学上的辅助作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大了教学容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五: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处理本节内容时,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对公式法有一个全面的理解。但在讲完本节课后,我收集了反馈信息,根据学生的反映及作业情况,我认为有以下内容需要改进:

1、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但具体内容有点含糊;

2、学生只对与平方差公式完全对照的形式能够运用,对于公式中的a、b变成单项式或多项式后不能运用;

3、对于运用公式后,括号内的因式分解不彻底。

鉴于以上情况,我认为在本节课的设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站的高度有点高,应该从最基本的概念起,深刻理解后再引入变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嘻皮客网 ( 京ICP备10218169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797  

GMT+8, 2024-5-15 21:51 , Processed in 0.19675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