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嘻皮客娱乐学习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反思] 栽蒜苗(一)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22 10:4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反思一:栽蒜苗(一)教学反思

数据收集的方法是统计知识的重要步骤,而方法的获得是需要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当然,学生在形成这样的过程中仍需要老师的指导。在本教学设计中,虽然教学的知识点是掌握1格表示多个单位,但在教学中,教师则在导入的阶段,与学生共同讨论观察实验对象与数据收集的过程。这看上去与本课时的目标不是十分的贴切,然后正是这种师生的讨论,才能逐步使学生懂得数据收集的方法。

当学生开始尝试将收集的数据用条形的形式来反映时,他们碰到了一个新的问题:“格子不够了”。(这是教师事先完全预测到的问题,而故意作为一种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契机)学生带着一种疑惑,认为是教师的准备不足。而教师则将这个问题提供给学生自己进行讨论,让他们自己在想办法的过程中把问题解决了。从案例中可以看到,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处处、时时都存在着学生的认知冲突,而如何把握住这种机会来促进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是本课时教学中值得注意的一点。 


反思二:栽蒜苗(一)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学习第八单元统计第一课《栽蒜苗一》,由于没有下载到相关课件,在黑板上动手画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本节课教学目标:认识到一方格表示多个的必要性;能根据统计表绘制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填写统计表;认识到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插图,由于没有相关栽蒜苗的实验数据,我根据生活经验直接告诉学生相关数据,并让学生填写统计表,然后点名学生到黑板前绘制统计图。这里我先让学生弄清楚一方格表示几厘米比较合适,根据实验数据特点大家一致认为一方格表示2厘米很合适,还有让学生明白横向表示什么,纵向表示什么。然后学生自己绘制条形统计图,我对学生进行辅导。学生基本上都能正确绘制条形统计图。在绘制完统计图后,让学生说说条形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学生没有说出来,我觉得是学生没有思考这个问题,没有感觉到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我进行了补充,条形统计图的优点: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能直观地反映出数据的多少来。最后全班学生做了两个习题,学生根据统计表绘制条形统计图,从条形统计图里得到一些信息,根据统计图填空,关键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一格表示5个或者100个。

反思:1、板书没有写课题2、学生能认识到一格表示多个的必要性3、学生没有认识到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或者由于语言表达能力的问题,没有说出来。4、告诉学生蒜苗第15天生长数据时,没有考虑到统计图的纵向格数,导致重新修改数据,如小强的数据18厘米,而一格表示2厘米,纵向需要9格,但纵向只画8格,需要修改18厘米这个数据,否则在己画好的方格内无法画条形统计图。


反思三:栽蒜苗(一)教学反思

通过《栽蒜苗》一课的学习,学生再次的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并会用条形统计图反映统计结果,进一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教师提前布置并和学生一起进行栽蒜苗活动并每天测量,学生亲自体验了数据的形成。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小组和做学习的优势让同学以小组的形式制图,组内能互帮互助,得到启发,教师课对画的不规范的、有困难的小组进行具体指导。学生能用条形统计图反映统计结果,进一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1.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在学生遇到困难后,我并没有引导学生如果去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尝试去解决问题.然后选出学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优点在哪,缺点在哪.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矛盾的过程,增强对知识产生和发展的体验及认识。

2.在矛盾冲突中建构知识网

(1)格子不够用,让学生发现1格可以代表多个格子的知识。

(2)格子够用了,1格代表1厘米还是2厘米,哪种办法更好呢?对比发现,1格最佳的单位量是,一组数中,最大的数据除以纵向格子数。

(3)所设计的统计图中,最大的厘米数不能超出最高的蒜苗的高度。

3.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探究画法时,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画,去思考;在交流画法总结经验时,让学生充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体验条形统计图形成过程,以及画图时注意事项。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了很多的不足:比如对学生的操作方式和评价上有很大缺陷,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磨练自己,不断完善。


反思四:栽蒜苗(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栽蒜苗一》,主要内容是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课标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是: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的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根据课程标准、以及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经历在方格图中画条形统计图,发现格子不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寻找怎么办的过程,体会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4、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安排了栽蒜苗实践活动,由于时间原因无法让学生亲身经历这一过程。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应用于生活。因此,我设计学生喜欢体育项目的教学情境,这正与学生最近的跳绳比赛相贴近。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使其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

通过统计喜欢体育项目情况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和分析的全过程。从刚才的活动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参与度还是很高的,并能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

对于新知的学习,我采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理念进行教学。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1格表示1个单位,因此在将统计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时,学生会遇到困难“格子不够”。根据新课程提出的过程性目标,让学生“经历、体验、合作、探究”,使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7-22 10:45:10 | 只看该作者

栽蒜苗(一)教学反思(2)

开放的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因此在遇到困难时,我并没有引导学生如何去解决问题,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去解决问题。在刚才的教学中我们已经看到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想办法解决问题。我从中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方法进行展示,学生在对比着几种方法的过程中,体会到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这让学生亲身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对知识产生和发展的体验及认识,学生从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确定表示的单位量------形成条形统计图,经历了一次比较完整的数据统计与分析的过程。在教学时发现,我对学生的引导欠缺,对所展示的几种方法的对比不够强烈,虽然学生知道当格子不够时,可以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方法解决,但是对它的必要性和灵活性没有很好的理解。

根据我的学习目标我设计了三道评价样题

评价样题1、三(一)班学生参加兴趣小组统计图和评价样题2检测学习目标二的达成,采用交流是的评价方式检测。

通过评价样题三来检测目标4的达成情况,采用观察学生绘制条形统计图,展示以及自评的方法检测。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在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裕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参与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合作交流,实现数学的再创造。自己在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评价语言的欠缺,怎样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磨练自己,不断完善。这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思考。


反思五:栽蒜苗(一)教学反思

栽蒜苗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制作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在制作的过程中明白一个格子不仅仅表示1,还可以表示2、3、5、10、100等单位,视情况而定。另一个需要达到的目标是了解统计表和统计图的不同表示,体会统计图的优越性。

我在这节课里开门见山的出示了一张15天的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学生观察读表,然后引出还可以用统计图的方法表示蒜苗的生长情况,出示图表,横轴表示小组组别,树轴表示长的高度,表示组别时这样好不好,连续的格子表示,为什么不好,怎样表示作图比较好呢?在一系列的追问下得出空一个格子表示好,这样看着清楚。在学生尝试完成竖轴时发现问题,格子不够后再交流,学生想到可以一个格子表示好几个单位,学生制作统计图就水到渠成了。

这堂课还有一点在四(1)班上完感觉到不是很到位,就是如何让学生明白统计图的优越性,在四(2)班时我就调整了教学计划,在学生完成统计图后学生读图时加入比较,哪个更能明显的看出哪组蒜苗的生长高矮呢,统计图中的直观感觉比较明显,优越性就比较明显,学生的体会就比较深。

课堂中还有统计养鸡场买出一周鸡蛋的数量统计,当学生统计完以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周六周日卖出的鸡蛋特别多,联系上生活习惯,深刻的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有趣。很多时候,只有老师的问题设计巧妙一些,学生的回答才能精彩,所以课堂还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嘻皮客网 ( 京ICP备10218169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797  

GMT+8, 2024-5-18 03:50 , Processed in 0.19308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