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嘻皮客娱乐学习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反思] 自信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10: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反思一:自信教学反思

迈出阶梯教室的门,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到无比轻松。终于完成了《自信》的教学,虽然这只是一堂汇报课,但对于多年未曾上公开课的我来说,是一种压力;况且,这里高手如林,我对做课件又一窍不通,到“班门”去“弄斧”,对我来说,更是一种压力。

幸好,有那一群孩子们,是他们在课堂上那天使般的表现,让我将课前的那份“压力”转化成了课堂中的“动力”……回顾整堂课,成功之处有:

一、导入新课环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选用了和课文内容相关的气球激趣异入,让学生很快地以高昂的情绪、浓厚的兴趣进入课堂角色。

二、体会“小男孩自卑”环节。我先从“自卑”的词意着手,接着用课件资料展示种族歧视下的社会背景,然后又回到“自卑”的意义去诱导学生体会——小男孩“自己瞧不起自己”哪些地方?由于不会做课件,我的“种族歧视”课件都是文字性的叙述,显得比较抽象。原本以为学生会难以理解,对这一问题的答案会五花八门,却没想到他们居然非常迅速而且非常准确地找出了小男孩因“肤色黑和残疾的腿”而自卑。这是课前我没料到的。我总以为学生对于直观形象的东西比较容易撑握,却没想到用“从词语中来,又回到词语中去”的方式去探讨问题,也能取到同样的效果。我想,对于中年级来说,确实也应该让学生逐步接触到如何抽象地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 拓展感悟环节。《自信》是一篇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它用基恩博士的经历告诉学生:不要因为自己的的长相自卑,而应该自信坚强。因此,在学生深受启发之时,我趁机提出希望寄语,并用零点乐队高亢的《相信自己》结束课文,零点乐队那充满激情的歌声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学生们都激情满怀,许多学生都不由自主地拍手和歌,全文在“自信热烈”中结束,达到了我想要的效果。

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的教学内容较多,以至于体会“老人话语深刻”的环节显得有点匆忙,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朗读体验的时间

二、课件设计太过单一。

三、由于没有听到下课铃声,导致因等待铃声而没有及时下课,让课堂结束前留下了短暂冷场的遗憾。

改进措施:

一、教学设计应更严密,更科学。尤其要预留出学生足够的朗读时间。

二、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努力去学制作课件。

三、只要自己的手表和学校的铃声对准了,手表上的时间到了,就应及时下课。


反思二:自信教学反思

《唱响自信之歌》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三框的内容。本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树立和增强自信的几种方法”,学会正确认识评价自我。本着这样的教学目标,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的设计以“自信”为主线,分别设计了“感受自信——践行自信——提升自信”三个环节,不同环节又分别设计了不同活动。如先后设计了情景剧表演、潜力引爆、情景分析、中华风采知多少、师生合唱等五个活动展开课堂。整堂课设计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活动紧凑有序、环节相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而且做到了在设计上,不盲目追求活动的堆砌,而是从学生自我成长的角度出发,通过精心设计活动使其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层面上,建立起个人自信心并由此延伸到国家和民族的高度。巧妙地抓住了教育契机,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力争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获!现将本节课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具体分析如下:

成功之处:

1.情景剧表演的导入方式新颖,既揭示出上下两节课的联系,并以问题形式引入课题,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热情。

2.紧密结合学生实际,以“我眼中的我”、“我们来引爆他(她)”及情景故事分析三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得出树立自信的两种方法——看到进步与长处,增强信心与实力。

3.以名人故事做背景材料,一方面通过设置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得出结论;另一方面通过中华风采知多少等比拼活动,激发学生作为自信中国人的强烈愿望,并自然而然的将个人自信心延伸到国家和民族的高度,使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到很好落实,

4.利用多媒体教学,以《飞得更高》(配有本班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图片)结束本节课,不仅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师生在愉悦的气氛中结束新课,也使本节课的落脚点与政治课德育教育的目标得到融合。

不足之处:

1.在教学过程中,应选举一些和学生离得比较近的例子,注重材料的选择,体现思想品德课的时效性和教育性。故“王渊的故事”应换为更有代表性或身边同学的例子,对学生的影响会更好一些。

2.教师的评价语言还不是很到位。应注意在面对“意外”时,调整心态,不急不躁,冷静理智,妥善处理。

3.教师应关注到每位学生,但教学中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热情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所以教师还应在设计上深入去挖掘,充分备学生。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如有不妥之处还望批评指正。我始终坚信:只有深刻的自我反思才会获得更快的进步与成长!


反思三:自信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想: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这一课的知识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自信与成功关系;能力目标是,自信者具有的心理品质;情感价值观目标是,告别自卑和自负,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自信的心理品质,迈开走向成功的步伐。培养学生自信的生活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的这个目标才是本课的落脚点与政治课的德育教育的目标。
  
清代学者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教子一长。”“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这些至理名言说的都是一个道理,那就是要给学生自信。
  
自信使人进步,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学生有了自信心,才能充满信心的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而现在学生缺乏的,所需要的就是信心。那么怎么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每一个学生带着美好的憧憬来到学校,他们都曾经怀着好好学习的愿望,都曾想过要考出好成绩,做个好学生。可是在孩子们的求学道路上,有些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中茁壮成长,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还有些学生却渐渐开始怕学习,怕学不好,这些学生无疑是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美国总统肯尼迪·林顿曾说:“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是处世能力上,都有着基石性的支持作用。”因此我们应当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生的自信心,对于缺乏自信的学生更应该加倍地培育,让每一个学生都带着自信畅游在学习的乐园。
  
理论上说,自信心是指人们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在学习与工作中有所成就。它是自我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有人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
  
二、成功之处:
  
1、课堂教学运用了大量的经典材料,让学生在体验和感受中掌握知识,有意识的避免了过去政治课生硬说教的现状。
  
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升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觉悟打下基础。促进学生情感和信念的形成,促进学生实践,从而学到知识和能力。
  
3.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适时的鼓励和表扬学生,通过教师自己的言行培养学生的自信。
  
三、不足之处:
  
1、在课堂活动中仍有一些学生没有真正的参与教学活动,以后的教学应多关注这部分学生,教学面对所有的学生,让全体学生一同成长。
  
2、教学应创造更多的机会,搭建更多的平台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四、通过课后分析与反思,对这节课有两点感受很深:
  
第一,教学设计要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千万不能纸上谈兵,尤其是教学活动设计,主题要明显,数量要适中,能为教学服务。在教学时还要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否则,将达不到理想的教学实效。
  
第二,教学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很多东西不能实现预设,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有思想的学生,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中现场产生的资源,及时开发,进行教学。这样,更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教学目标的提升和内化。


反思四:自信教学反思

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自负和自卑使人远离成功,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同时让学生在内心摆脱自负和自卑的不良心理品质,养成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 1.了解自信是成功的基石;2.培养自己具有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

3月19日我校组织了七年级《自信是成功的基石》磨课活动,本节课由七年级的思品教师陈淑娟老师主讲,陈老师的设计流程如下:

情景材料导入:欧美歌曲《我相信我会飞》导入;让班级学生举生活中自负的事例、自卑的事例;让班级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负、自卑为什么会失败?;让班级学生列举你所崇拜的人物身上有哪些优良的品质?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学、对学、群学来归纳本节课教材的观点和原理。

从本节课教师的设计流程来看,教师通过各种情景材料的设计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自学、对学、群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11:10:39 | 只看该作者

自信教学反思(2)

是值得肯定的,从教学的整个环境的设计来看,符合新课改理念,可以说是一节较成功的好课。

但从本节课教师的设计环节来看,有一些环节值得商榷,教材的编者的设计意图来看是让学生明白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不要自负、因为自负可能会导致自卑,从而归纳出自负和自卑的共同点,从而让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自信,进而明确自信的人具有的良好心理品质,教师的本节课的设计流程可更改为:通过学生生活中有的学生因自负的事例,导致自卑,从而要让学生自信,最后让学生明确只有掌握了生活中自信的人身上具有的良好心理品质最终才能充满自信,最终走向成功。

本课教学内容的主题是自信,教师本人应以自信的姿态从事教学活动,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拥有自信的渴望,并引导学生培养自己控制和自我调适心态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研究教材过程中,应深深研读课标,明确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

教学设计的种种活动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以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反思五:自信教学反思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生活中无时无地不充满着创造的机会。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也无时无地不洋溢着创新的火种。根据我几个月来对我们班同学的接触,发现虽然班级的底子较差,但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创造欲望非常强烈。

将课文改演成课本剧,自己觉得好象是很好的一个想法,为什么实施起来却还不如中规中矩上课来的好呢?表演者是很卖力,可是观看者更是卖力地讨论,嬉笑。到后来,自己连上课的信心都没有了。针对这样的一个情况,我进行了反思,当我在让一部分学生进行表演时,其他同学的任务是什么?他们该在这个观赏的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呢?课堂上,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别人在发言的时候,要学会倾听,别人在表演的时候要学会欣赏,并从中找到闪光点和不足。作为教师的我,应及时给他们安排好任务,让他们知道这个观看不是一笑了之就行了,而是亲身参与,帮助点评,帮助改正。虽然这样的一次表演经历并不成功,但是我并不放弃这样的一个学习形式,还因为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嘻皮客网 ( 京ICP备10218169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797  

GMT+8, 2024-5-30 15:57 , Processed in 0.18405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