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嘻皮客娱乐学习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班主任论文] 浅谈素质教育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7 15:42: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素质教育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
  
  班主任工作主要是班主任对于学生开展的一系列科学的、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由于其教育的对象是各类学生,因而具有一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结果是能使学生的先天潜能和个性特征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所以笔者认为,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与实施,应符合素质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得以和谐发展的根本要求,具体要求有: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以学生为本,就是应把学生的切身利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班主任工作的首位,多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去考虑和开展班主任工作。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管理者,更是班级的服务者。因而在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应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在涉及到学生的学习、情感及生活等方面多为学生着想,排忧解难,多为学生服务。
  
  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是素质教育对于班主任工作的思想要求。开展和实施符合这一要求的班主任工作,能使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从被动地位转变为主动地位,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参加班主任工作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育活动中得到教育启迪、锻炼,促进学生各方面更好发展。
  
  开展体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思想的班主任工作,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其一,在充分发挥班主任老师指导作用的前提下,广泛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实践;其二,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在素质的闪光点,并让学生的潜能优势和个性特征得到更好地发挥;其三,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民主、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处理好一切班主任工作。
  
  (二)将爱贯穿于班主任工作之中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班主任的教育对象是全体学生,学生都是富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班主任只有付出真诚的爱,才能更好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才能使学生将外在道德、行为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将爱贯穿于班主任工作之中呢?
  
  1、作为班主任,应当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对班主任工作充满激情、热情
  
  在关于“什么样的班主任最受学生欢迎?”的调查中,有关资料显示,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班主任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班主任的关爱。喜欢渊博知识型教师的学生占31%,而喜欢具有师爱型的学生达到53%,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由此可见,在学生的心目中,一个富于爱心的班主任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班主任更具有教师的魅力。学生表示:对有爱心的班主任,他们会自觉尊重班主任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班主任,希望与班主任合作,把班主任看成父母般的亲人。他们愿意向班主任袒露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共和国四大演讲家之一的彭清一教授曾在他的演讲中多次提到:“没有激情、热情,一个人很难成功!激情、热情是什么?就是一个人对工作高度责任感的体现!”一个对工作充满激情、热情的班主任老师,才会把学生教育得更好,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取得教育的成功!
  
  2、必须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做到严爱统一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主任在爱学生的的基础上应当严格要求学生。这里的“严”不是严厉、严酷,而是指在学生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对他们提出合理的、严格的要求,鼓励他们,使他们能够不断上进。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做到在爱学生的同时又不失严格要求学生,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又流露出真爱,需要把握好严与爱之间的“度”:爱而不严则容易变成班主任对学生的溺爱,会使学生因缺少必要约束,而变得松散懈怠,犹如“一盘散沙”,导致班主任难以控制和驾驭学生,难以正常开展班主任工作;严而不爱,过于严厉则会容易产生对学生讽刺、体罚或变相惩罚等等,进而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的僵化,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及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
  
  当前我国某一些学校仍存在这样的“怪”现象。对于优秀学生则过于偏爱、溺爱,而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则过于冷漠、失爱;同样是违规违纪者,对于优秀学生则过于偏袒、庇护,缺乏严格要求,而对于后进生则过度惩罚、过分严厉,缺乏人性化教育……这一切,既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没有把握好严与爱之间的“度”的典型体现。其实,无论是优秀学生还是后进生,我们都应一视同仁,严格要求,接受必要的批评教育。只有对于每个学生都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爱统一,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坚持德育为先,注重德育实效性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实现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德育为先。近几年来,“问题”学生增多,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例逐年上升,中学生甚至小学生大量涌现早恋现象、学生荒废沉迷网吧、学生聚众打架斗殴甚至杀人……这些现象的涌现,既折射出当前青少年学生道德意识的薄弱,也是对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导致这些不良现象涌现的原因有:其一,学校重“分”轻德,德育工作过于简单化、方式化。虽然素质教育已提出许久了,但教育仍出现表面上响应素质教育而实际上却一直搞应试教育的现象,在分数这一指挥棒下,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德育成了一句空话;其二,德育过于依靠空洞说教、强制命令,而忽视了学生良好品德和习惯的自觉形成。一味地依靠“灌输”,难以让学生接受,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其三,德育目标大而远,虚而高,违背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如过度地对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而忽视了小学生日常基本礼仪、基本规范的教育,造成了小学生对大理论虽倒背如流,但日常的礼貌、行为举止却有所欠缺,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重要,育人更重要。班主任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作为班主任来说:首先,应当摒弃原有重“分”轻德思想,坚持德育为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德育工作方面下大功夫。如可组织学生观看“红色演讲家”邹越老师主讲的大型校园感恩励志演讲《让生命充满爱》视频,让学生在爱的洗礼中,为真情所感动,并通过要求学生自觉为父母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在亲身实践中感受爱的力量;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组织学生到福利院、敬老院等场所做好事,给学生真正上了“德育实践课”,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其次,在进行德育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如河南省偃师第四高级中学王建章老师,为培养学生养成爱惜粮食的行为习惯,结合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知、情、意、行几方面开展了工作,使教育活动收到实效。例如:首先让学生“先知”大至“国情”,小至“家情”、“自情”,都通过统计数字使学生能够具体、真切地“知道”,从而为他们对“惜粮”问题获得认识的基础。接着抓麦收之后的实践活动,通过拾麦、加工、就餐,让学生切实地领悟和感受“盘中之餐粒粒辛苦”,从而深化认识,激发惜粮的自觉性。最后,为了巩固学生的惜粮意识,班主任又提出了“三知”登记方法,使学生对惜粮的深刻认识和良好情感体现于行动,并持之以恒,形成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嘻皮客网 ( 京ICP备10218169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797  

GMT+8, 2024-5-6 11:08 , Processed in 0.170424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