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嘻皮客娱乐学习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反思] 变化的“鱼”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11: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反思一:变化的“鱼”教学反思

《变化的鱼》这节课内容比较多,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图形坐标与图形的平移、伸缩、轴对称、中心对称变换之间的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为了能够很好的玩成教学任务,我事先给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一张方格纸,以便画图方便。我在上这节课时,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这节课更加形象化、生动化,同时将图形变换之美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让学生领会数形结合的重要数学思想。现反思如下:

《变化的鱼》这堂活动课上完后.学生学得轻松自如,心情愉快,意犹未尽。这节课通过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事物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来激发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经历、感受体验教材的本质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

第一,从直观引入,让学生独立完成由坐标确定点的位置,将点用线段连接成图形,得到“一条鱼”。接着完成第一组变化作图,“鱼”发生了变化,再结合多媒体演示变化的鱼的过程,得到了初步感知,这时学生急切地期待着更加精彩的内容。

第二,调动学生的各种知觉感官来学习知识,学生激情高涨,动手操作充分..通过确定点――连线――图形比较,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了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间的关系,在活动中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同时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第三、整节课的安排,努力贯彻新课标“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原则。教师只是对图形的变换加以指导以及对整个教学流程加以控制,其余都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思考、联想;讨论、口述,这样将有利于每位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口,使全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其中动手操作不仅适合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求知状态,从而创设良好的求知氛围,这样将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与掌握新知识。我认为,在经历了亲自探索、讨论交流、相互启迪的过程后,每位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都将得到提高,最终将达到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教育目的。

第四.作业分层次处理,尊重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渗透了人文教育的思想。

不足之处:

(1)时间安排欠合理,活动太多,有些活动还没有完全展开.没有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画图,学生活动的过程不充分-----有些雷同的活动可以省略。

(2)不能够用话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

(3)学生的大多活动都是跟着老师在走,缺少自主探索的机会。


反思二:变化的“鱼”教学反思

教学后的结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都感到很难理解,也可以说是不会,我也感到很着急。

2、学生口述图形变化过程没有一定的尺度。

3、课堂气氛沉闷。

针对此情,我反复思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问题应该是出在我自己身上,一则这是新课改教材,开始我就告诫自己要认真备课,二则没有从知识体系中寻求教学方法,三是没有从学生角度深思。

据此,我重新进行了备课,首先从全章的知识体系入手,认真研读作者的编写意图,这时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如下:

1、以前没有将教材中的知识形成系统化,认为这部分知识很简单,没有过多钻研教材。

2、前面学习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相关知识没能和本节有机结合起来,至使前后教学内容脱节,没能把握作者的编写意图。

3、没有充分认识到图形的变化与前面学习的点的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平时的教学中自己也经常对学生说,点,线,面,体,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任何复杂图形都是通过多种变换而来的,然而教学中却忽略了这至命的一点,完全把两者割裂开来进行教学的,难怪学生学习有困难。


反思三:变化的“鱼”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1、从学生喜爱的事物出发展开教学。

这节课通过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事物的形状变化来激发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的兴趣和热情,整个自主探索的过程,既是巩固知识的过程,又是尝试成功的过程。学生激情高涨,动手操作充分,通过确定点――连线――图形比较,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了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间的关系,在活动中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2、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演示,使教学更贴近学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现代教学媒体,制作了交互性强、简单又实用的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知觉感官来学习知识,整个教学活动中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在思考图形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时,让学生猜测可能经过怎样的坐标变化,学生们想像丰富,得出各种不同的结果。读后感这些猜测有助于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发展。学生自主探索、探究,理解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与有序实数对的1-1对应关系的内涵,同时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3、“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本节课中,教师力争与学生打成一片,为学生创造极大的创造空间:教师站在学生当中或干脆与一位学生合坐在一起,倾听他们的讨论或参与他们的讨论。当老师成了学生的伙伴,成了学生的朋友后,在与学生一起探究知识时,学生便无拘无束,敢于大胆地说,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不少缺憾,主要是学生的一些交流活动及探究活动还不够充分,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反思四:变化的“鱼”教学反思

这一节内容是课改教材中的新内容,内容较多但规律性很强,针对此情况我认为它是相继在学完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够熟练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以及给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写出坐标)后知识的延续。所以采用教师演示然后学生猜想验证最后得出规律,虽然内容较多但采用大屏幕投影和坐标纸的帮助,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另外在教学中我尝试多次采用肢体语言表示,学生感觉新颖,教学效果一定很好,并且设计了一个教学高潮,在学生知识学到后,运用知识自己验证“鱼”怎样放大和缩小,让学生体验成功。通过教学,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下面谈一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收获:

1、从学生喜爱的事物出发展开教学。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让学生“乐之”,学习效果一定明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引入了他们所熟悉的影片《海底总动员》来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把学生置于一个设计师的角色进行教学,以鱼的变化为主线进行,直至掌握本节课知识要点。整个自主探索的过程,既是巩固知识的过程,又是尝试成功的过程。

2、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演示,使教学更直观,更贴近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现代教学媒体,制作了交互性强、简单又实用的课件,实现了“人机对话”,通过“人机对话”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激发了孩子思维的火花。例如,课件中出示不同形状的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11:42:23 | 只看该作者

变化的“鱼”教学反思(2)

让学生猜测可能经过怎样的坐标变化,学生们想像丰富,得出各种不同的结果。这些猜测有助于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发展。通过多媒体操作学生可以验证他们的猜测,又使学生从中体会到:要正确猜测,就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提高学习的专注力。同时,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融化了知识的难点,让学生学得更有趣、轻松,更有收获、值得回味。

3、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标准》积极主张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本节课中,我力争与学生打成一片,为学生创造极大的创造空间:我站在学生当中,倾听他们的讨论或参与他们的讨论,和他们一起作手势感受鱼的变化。当老师成了学生的伙伴,成了学生的朋友后,在与学生一起探究知识时,学生便无拘无束,敢于大胆地说,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在教学中与学生教学沟通做得不够,所以导致教学时在知识过渡阶段不够自然,同时气氛不够热烈。

在结合图形能找出规律时,由于脱开图形,部分同学便感到困难,故以后还应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在归纳坐标变换规律时留给学生的时间有些少,有些学生没有完全体会,若再压缩一下学生作图的时间,会有更好的效果。


反思五:变化的“鱼”教学反思

本节课将图形坐标的变化与图形形状、大小、方向及位置变化之间的关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教学内容中既体现几何图形的现实性、趣味性,又不缺乏数学内容的深刻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高度的拓展性、开放性和探索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伸缩之间关系的探索,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感受到图形坐标的变化决定着图形的变化,图形的变化又影响着图形坐标的变化这种辨证统一的思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现代教学媒体,制作了简单又实用的课件,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激发了孩子思维的火花。通过多媒体操作学生可以验证他们的猜测,又使学生从中体会到:要正确猜测,就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提高学习的专注力。同时,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融化了知识的难点,让学生学得更有趣、轻松,更有收获。同时巧妙的运用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及学生之间的合作。

在交流中学生亲身体验了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嘻皮客网 ( 京ICP备10218169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797  

GMT+8, 2024-5-8 21:12 , Processed in 0.16859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