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嘻皮客娱乐学习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反思] 神奇的升力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10:5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反思一:神奇的升力教学反思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本节的重点,本节课的设计,始终把学生做为了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不停地诱发学生,最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利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如通过飞机起飞视频的播放,深深的吸引住学生,惊叹于升力的神奇。再通过两个生活情景引入本节课重点探究的内容。三个有趣的小实验又把本节课的学生活动推向高潮,学生通过猜想、实验、惊奇、讨论、交流等方式主动获取结论、并对现象、问题情景进行解释。使获取知识与解决问题达到完美的结合。

2、在教学过程中,本节课出现了几处精彩之处,充分反映了学生学习的合作性。如一同学展示“倔强的纸片”时,纸片太硬,立马就有小组的同学给他纠正:应该用软一点的纸;有一位同学在做“不听话的乒乓球”实验时,他用到的力道可以使乒乓球在漏斗中停留的时间很长,同学们都不由自主的为他鼓掌;学生们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能够相互及时的进行补充!学生学习的合作性,不但表现在动手实验操作上,还表现在互相借鉴、互相倾听、互相质疑上。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本节课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归纳、概括的方法对实验进行分析,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关注实验,增长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但在引课方面,手段不够多样,不够形象,教师的课堂鼓舞能力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学习!


反思二:神奇的升力教学反思

(一)教学的创新点

1、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由跟我学、跟我做的教师讲授型模式向我要学、我要做、我要说的学生探究型模式转变,整个课堂90%的时间是学生说、学生做。通过问题情景的层层深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了开放的、合作的、创新的、平等的教学气氛,让大家在轻松中学,在动态中学。

2、较好地体现了由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的课程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STS是当今中学物理课改的核心理念,本堂课中无论是飞行动物翅膀选择、机翼升力产生原因,还是后面的堂练习以及课外作业都贴近了学生生活,都面向了学生现实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物理学的实用性。

3、自制了一些教具,补充了几个富有创意,直观性强的实验,使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实验变得有趣、生动。例如:机翼模型安装在杠杆上,利用PVC管形成风洞,通过杠杆的原理把飞机的上升现象放大,而且保证了上升平稳,装置的改进保证了实验的成功率,极大的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还有通过风速表的使用真正做到了能让大家测量出气体流动速度的大小,使定性认识上升到定量分析,加深了同学们的理解,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机翼升力产生的原理,由于流体力学本身就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光靠老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通过课件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流体流动的特点和作用在机翼上下方的压力大小,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感性认识,真正体会到神奇升力。

(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们通过小组成员间协作探究设计出了许多精彩的方案

如朝两支点燃的蜡烛中间吹,蜡烛的火焰向中间靠拢;将纸卷成筒状,将乒乓球置于上端,从下端吹气,乒乓球不会向上冲,而是在原处打转。学生的方案真是精彩、新颖,学生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科学素养,又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概括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对于当今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一点尤为重要。开放的课堂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而且有的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探究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获得的发现和改进建议,并且在全班范围里交流,使学生从这些具体的评估活动中获得体验、并在教师必要的点评下,形成对评估的正确认识。由于反思和评估科学探究的重要的环节,是对探究行为和获取信息的可靠性、科学性,从严密的角度重新审视的过程,它需要学生从更全面角度来思考和认识问题,这将促进学生用严谨的态度来进行科学探究,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及时发现他们对实验的反思,并鼓励和其他小组进行交流,能极大地培养同学的科学素养。

(三)、通过比赛我提高了自身的能力

1、理念的更新带来了课堂设计的改变,通过设计这节课我充分了解新课程理念,对新课程有了自己更加深刻的体会。知道物理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课堂的学习要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相结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而且今后在教学中我更要注意对学生探索兴趣及能力,良好思维习惯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们真正喜爱物理课堂,愿意投身科学。

2、问题角色的转变:把自己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与学生共同探讨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不再居高临下,而是和他们融合,形成"学习共同体",使课堂的气氛更加的融洽和谐,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了自身自制教具,自制课件以及创新能力,通过无数次的失败,总结经验,在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之下,历时两个月,我终于制作出了适用于本节课的各实验仪器,通过这段时间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自己受益匪浅。


反思三:神奇的升力教学反思

本周的教学内容是第九章第四节《神奇的升力》和复习第九章。这一章内容是学生们最难学的一章,知识点较多,综合性也较强,因此,复习好这一章是非常关键的。在复习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令人忧愁;也有许多收获,令人欣喜。现在对所学内容分析如下:

一、值得肯定的地方

从掌握知识的情况看

第四节内容简单,学生能够掌握流速与压强的关系,也能利用此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在复习时,我鼓励学生对本章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同时对知识进行系统化。

学生这方面做得很好,能把基础知识能够熟记,能够说出计算浮力的方法,能够说出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浮力的应用。

在这方面知识学习以后,学生知道如何解题,解题步骤也较规范。

从课堂气氛和解题情况看

课堂上的情况,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也很激烈,每个人都能提出不同的问题;

解题情况:学生独立完成自我检测题。

二、存在的问题:

1、在做第二节的课后测评题时,有不少的同学认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物体所受的浮力也会随物体浸入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复习完后,还有少数学生不知道浸没后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

2、不会审题,物体是浸入还是浸没不清楚。如:潜水艇潜行,从海里的江里,所受的浮力如何变化。

3、物体本身的体积和排开液体的体积二者混淆。

4、学生没有深刻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普遍认为只要物体浸入液体中,就一定会受到浮力。不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5、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只要ρ物>ρ液,物体在液体中就一定会下沉,其实这里的ρ物和我们平时讲的不同。

6、做计算题时,学生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但不能根据已知条件和所要求的物体量列出解题依据。主要没有掌握解题方法,做题很困难。

三、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给自己定了努力方向

1、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小组合作过程中要多给学生留较多的时间,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精心提炼;

2、必须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有会提问题的能力,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找出有效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解题的能力;

3、不能着急,慢慢来,让学生真正把所学内容掌握,如果是个别问题,那就采用“一对一解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嘻皮客网 ( 京ICP备10218169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797  

GMT+8, 2024-5-12 13:14 , Processed in 0.257283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