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嘻皮客娱乐学习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反思]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11: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反思一: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教师以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自学自悟的方式,提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营造了思维驰骋的空间,在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类、探究、合作、归纳的能力。

(2)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时空,不放过任何一个发展学生智力的契机,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借助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主动探索新知识,扩大认知结构,发展能力,完善人格,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

(3)“乐思方有思泉涌”,在课堂教学中,时时注意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的创造火花才会不断闪现,个性才的以发展。


反思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反思

全等三角形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两线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熟练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且灵活的应用。

这节课的教学我采用根据给出的若干边、角拼图的方式进行全等判定的探索。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归纳,进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学生也初步了解利用已知条件作三角形的基本作图能力,为后面的尺规作三角形做了准备。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时空,不放过任何一个发展学生智力的契机,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借助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主动探索新知识,扩大认知结构,发展能力,完善人格,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


反思三: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反思

1.如果把让学生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当成一种形式,那学生不可能真正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获取分析问题的经验。因此让学生花费足够的时间去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充分经历实践探索交流全过程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不能省略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
  
2.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的过程中,目标是明确的,问题是开放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结论是待定的。学生把三角形剪下来,不仅出现了平移,还出现了旋转、翻转等运动,更出现了因作图错误或边角位置不对,而导致两图形不重合的情况,教师课前应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图形不重合的原因,探索出确定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教师应保持开放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进取,才能适应新的变革。


反思四: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七下第三章《三角形》第三部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三课时,通过复习已学习了“SSS,ASA,AAS”三种判定三角形全等方法,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在已知两边及一角的条件下三角形是否全等,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得到:两边一角有两种情形:“两边及其夹角”与“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

对于“两边及其夹角”的情况,先要求学生利用量角器、直尺、三角板等工具画出三角形,同桌或上下桌的同学并进行比较,看所画的三角形是否会完全重合,教师演示边长扩大6倍后的所画三角形,让学生观察两个三角形重叠后是否完全重合,再通过电脑课件演示,最后得到结论。结论: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该环节教师最好演示改变条件后所画三角形依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11:25:25 | 只看该作者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反思(2)

重合的情形,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结论具有一般性;课件中最好对夹角用红色字体突出体现。

这样让学生经历了“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将一般转化为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然后出示图形,让学生将图形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培养学生符号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严格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

对于“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的情况,类比上面的方法得到结论。结论:两边及其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让学生了解用举反例的方法来说明“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教师最好将两种情况进行总结:两边一角仅两边夹角能用来判别三角形全等。

接着通过练习和例题进行巩固。首先,练习呈现了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情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条件中的夹角。但该环节最好同时也出示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的情形,以形成强烈对比,使学生更好领会两边一角中的角一定要是夹角,教师还要做重点强调。

例题呈现的是仅有两个条件,第三个条件需要从图形中寻找的情形,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全等至少需要三个条件,当题目中已知条件仅有两个时,一定要从图中寻找公共边或公共角或对顶角”。再者让学生体会到:“判定两条线段相等或两个角相等可以通过说明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而得到”。例题和练习以层层递进的形式和变式以及学生自我提出问题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巩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学生对例题和练习的思考,语言表述说理过程,板演推理过程和课件展示解题过程以及对解题过程中书写的规范要求和注意点的强调,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规范的书写能力;对例题和练习的解后反思和总结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五: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数学探究课的一节很好的课例。在课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情境,给学生很好的视觉享受。学生们一直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进行学习,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经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在教师的角色和地位发生改变的同时,学生的人格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本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几方面:

1、设置问题,引导思维。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既能揭示课堂的教学内容,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设置了一个个的问题,把知识串联起来,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及三角形的稳定性,从而完成了本节的教学目标。

2、自主探究,训练思维。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不能把知识的结果强加给学生,而应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本节教学设计中,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特点。尤其在难点的突破过程中,一方面体会分类讨论方法,确定探究的方向,另一方面设计学生动手画图、剪切等活动,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3、合作交流,激活思维。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引导学生交流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两次组织学生分组学习,相互交流,使学生的参与热情更高,思维更活。

但是本节课仍有不足之处,需要反思的是:

在时间安排上,应再给学生留出一些时间,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另外感到课堂气氛没有预想的好,学生间互相合作的能力还有待于继续提高.总之,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做到了每个学生在数学课上有不同的发展。尤其是活动探究,启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嘻皮客网 ( 京ICP备10218169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797  

GMT+8, 2024-5-11 23:25 , Processed in 0.18411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