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嘻皮客娱乐学习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网络转载] 【故人忆旧】 出不了家的诗僧:周梦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9 20: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那一天,送周梦蝶(1921-2014)的追思会大厅布置得素朴淡雅,所有名人、官员送的横幅都被放到了厅堂外,只能在外头梁柱间“守卫”;里头大堂坐满了人,最前方除了他终年如一的长袍围巾打扮、侧坐于一艘行船上的黑白大照片较醒目外,就是长几微烛;再就是右侧方以大大瘦金体写的四行诗由天花板垂挂而下,不得不让人放在心中再三复诵:
静似奔雷,一只蝴蝶正为我
预言一个石头也会开花的世纪
怀着只有慈悲可以探测的奥秘
生生世世生生

生生世世生生

前两句出自他的《燃灯人》一诗,后两句出自他的《再来人》一诗,此四句诗说的正是周梦蝶老诗人的一生:平凡而脱俗、淡泊却醒世。

2014年5月1日,周梦蝶去世,马英九和龙应台出席他的葬礼。周公生前的沉默是有名的,有时几不近情理。前几年为了庆祝他90岁生日,有出版社为他出了四册诗文集,在新书发布会上,周公被请上台,他竟不发一语,枯坐在椅子数分钟,直视前方或闭目,末了主办单位不得不以拍集体合照圆场。 (紫鹃/图)



追思会开始时先放了前两年拍的纪录片《化城再来人》中的一小片段,里头的他说自己只是一只蝴蝶,甚至只是蝴蝶的影子,逆风而飞。且揣测是紫蝶,因为自己喜欢黯淡,不爱出风头。又说自己还能写几句破诗,是因为感情不平静。还说后来皈依佛后,以为自己能有所不同,没想到自己仍照常吃肉、喝酒、不干不净,仍然“原封不动”,这段表白,展现了十足坦诚的周氏的语言和风格。

而众所周知,要为周梦蝶拍纪录片是极为不易的,没有极大的耐心,是很难能让他开口的,更不要说要他面对镜头说话了,他的沉默是有名的,有时几乎不近情理。比如前几年为了庆祝他90岁生日,有出版社为他一口气出了四册的诗文集,包括他早期著名的诗集《孤独国》和《还魂草》。结果在新书发表会上,来宾纷纷感言赞叹后,周公勉强被请上台说几句,他老人家竟不发一语,枯坐在台上椅子数分钟,直视前方或闭目,末了主办单位不得不以拍集体合照圆场。

另一次是五六年前,几位大陆学者来台访问,因仰慕周公,要我代邀周先生到台北武昌街的明星咖啡屋碰面,我另邀了女诗人尹玲及几位台湾诗人出席。那咖啡屋的楼下走廊边就是周公当年(1959-1980)孤坐骑楼摆一书架卖诗集的文化传奇所在。周先生那天依然旧袍围巾来了,一坐下,对人稍点头即默然不语。害得那座上众人开始言不及义,后来快到晚饭时间,我提议上猫空吃饭喝茶。周先生也没反对,便开车挤成一堆上了山,从吃饭到喝茶到嗑瓜子到与众人话别,他老人家任人怎么挑怎么拨均一概以一二个字“打发”,算一算前后四五个小时他说的字词不到三十个字。

直到最后一个朋友下了车,只剩我开车,周公坐后座时,他的“话匣子”总算打开了,沿路开始说个不停,足足说了一两个小时,到他新店赁居的巷口了仍不下车,还继续说。记得那时他提起自己是遗腹子,未见过父亲,当年27岁时已结婚生子却仍选择离开河南淅川老家,带着三个同乡的十几岁少年要到武汉找学校读书,没想到无校可读,他让同乡少年自行回去,自己则在黄鹤楼当了兵,在一家书店读到王昆仑的《红楼梦人物论》,爱不释手,又无钱可买,便找机会常去捧读。一日突被通知马上上船,非常不舍,离开武汉时站在船舱的甲板上,正值晚霞满天,望向长江滚滚逝水,顿觉满怀“苍茫”之感,他暗自告诉自己,希望能很快回到武汉来,而且很快再见到那本书。没想到他到了台湾,在台南街上的一家小书店,竟然在书架上宛如轰然一响般突被那本书的出现差点击昏,此后发生的事则不宜“宣扬”,需要就此打住。总之,那本书在台湾后来有了再印本,周公买了很多,到处送人,他也答应送我,没想到很快就接到他寄来了三本。封面当然是他一笔一画恭整又刚直的瘦金体字(其实是学自唐朝中书舍人虞世南的字帖),即使只是信封。

而在追思会上,龙应台女士说起周公当年离家时妻子并不让他走,是母亲执意要他离去,母子两人就在门前树下话别,没想到竟成永诀。龙女士说周公到达台湾高雄港前,正值晚霞满天,顿有“苍茫”之感,而周公告诉我的是在船行起点的武汉见长江晚天抓住船舷所感,一起一终,均觉“苍茫”,颇为有趣。而后来相隔四十余年,周公仍贫瘠无产,勉强回乡,又竟是为儿子送终。人生悲剧,生离死别,皆像自择又非真能自择,而实为时代战乱或政治纷争所逼,个人飘荡如蓬如尘,“还能写几句破诗,是因为感情不平静”之说,岂非周氏肺腑之言,但如蓬如尘者又岂是周公一人而已?因此他的诗自然而然也反映了他如何以苦以自囚以禅以蝶姿以静默去抵挡重压其身上之时代的巨大阴影。

在前面提及,于追思会上由天花板垂挂而下他的四行诗,前两行诗还得与他的代表作《孤峰顶上》一诗中的几句参看或能理解:“当第一瓣雪花与第一声春雷/将你底浑沌点醒──眼花耳热/你底心遂缤纷为千树蝴蝶”、“你日夜追逐着自己底影子/直到眉上的虹采于一瞬间/寸寸断落成灰,你才惊见/有一颗顶珠藏在你发里”,说的正是参禅或听经读经忽有所醒悟的惊喜,却不宜宣扬,而该静默。后两行诗则需与原诗《再来人》一诗的其他诗句参看,比如在原诗中他又说自己是“长于万水千山而短于一喝”,为自己竟然被“棒喝”得极晚感到懊恼,此后愿为一切有缘人而在“剑上取暖,鼎中避热/且恨不能分身/如观世音/为人人/渴时泉,寒时衣,倦时屋,渡时舟,病时药”,其胸怀宛如当年杜甫草屋为狂风所破所作的诗。而当年他读师范希望早日做事,以奉养早年即守寡的母亲,却离乡数十年而不得回,这也是为何他会常自问“你在何处?你,未波之水”,又会说“想起给无常扭断了的一切微笑……/我欲抟所有有情为一大浑沌/索曼陀罗花浩瀚的瞑默,向无始!”其苦之深、其情之重可知。

他也是台湾诗人中用惊叹号及问号最多的一位,且说喝酒常不知其味,又“无夕不梦”,可知他常惊心、充满疑惑,却又论定说:“世无所谓或然、偶然与突然;一切已然,皆属本然、必然与当然”,看又似宿命论者,由此得知他是满怀矛盾之人。理由或者无他,他其实是人间一大情种,自承平生有“体质枯弱,感情脆弱,意志薄弱,智能贫弱”等四弱,犹有“头脑浑乱,情意迷乱,语言错乱,手脚忙乱”等四乱,尤其是面对女性时更是如此,他喜欢女人又不甚了解女性实乃另一星球之人,临到头他可说想法一堆,做法则没有。中年之前为情所常苦,遂不得不寄情于诗于禅与佛理中,末了遂将似有所参悟之过程及人生理想之境吐露成诗。而因其个性拘谨小心、且事事“求妥帖”因而“心常苦”,渐入晚境以后不得不以“四早(早起早睡早出早归)四不(不久读,不苦学,不高谈,不豪饮)”警戒自身。总之,他实寻常如凡人,却又能谨守儒佛之道,不敢有逾矩脱轨行径,在不断面对流离人生、贫病生活却又不忮不求后,最后乃有所了悟,一生真正做到了“不负如来不负卿”(也是他点评《红楼梦》的小书)的境地,而诗正是他实践上述境地时心境履踏之所,和求得身心灵平衡过程中的记录。如此之人,甚难出家,唯有不断于诗中,实践禅意和苦悟之历程。

所有与周公曾握过手的人都知道,经常他重重的“一握”,会让人有不可承受之惊讶感,那感觉像是被用尽全力握住的,不可挣脱、不能更重、完全难以料想,一时之间会想不起普天之下还会有谁这样用尽力气握紧别人的。但所有人都看得到周公那一握并不是故意的,或是要为难别人的,就像他的签名或题字一样,他是要拿回家一笔一字认真写的,他的握手亦然。他的一握,真的是:静似奔雷!却又让人看到了他的纯与认真,像他在《蓝蝴蝶》一诗中的自喻:“世界小时我最先小/世界老时我最后老”,那种蝶姿和身影,恐怕是:只有怀着慈悲才可以探测的奥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7-11 23:27:00 | 只看该作者
世界小时我最先小,世界老时我最后老。。仅此一句足以无涯。。
崇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嘻皮客网 ( 京ICP备10218169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797  

GMT+8, 2024-5-3 14:35 , Processed in 0.18110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