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嘻皮客娱乐学习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反思] 过河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4 11: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反思一:过河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过河》这一内容,教材创设了“过河”的情境。通过“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条船限乘9人,至少需要几条船”这一问题的解决,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掌握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我在设计本课时力求将单一、枯燥的计算融入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这个情境图,简洁地带学生进入课堂中,使数学课更加地有数学味。如导入部分: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在春游的路上,要过一条河。在过河时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过河。(板书课题)接着让学生先说一说图的意思和要解答什么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看图能力及获取数学信息、提问题的能力。然后独立试做。学生会出现分步进行计算的式子。29+25=54(人)54÷9=6(条)  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时,可能会出现29+25÷9。让学生互相讨论所列算式的合理性。这样学生发生了认知冲突,由此体会到引入新符号的必要性。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造一个符号表示先算的部分,开放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练习中,注意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为学生出示了一组比较练习使学生通过对三组算式的比较,感受到有小括号改变了运算顺序,计算结果不同。

在教学时存在这样的问题:

1、在教学中,还是没有大胆放手,总是扶着走路。

2、在练习的设计上,还要考虑到层次性更突出,类型要多样化,使得不同层次的孩子都得到发展。

3、评价的语言要认真思考过,不能太随意。


反思二:过河教学反思

《过河》是一节计算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围绕过河的故事,配合多媒体课件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演示,强有力地吸引了学生,把学生带进一个崭新的世界。

这节课的教学,我还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明白小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解决带有小括号的题时,都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同时,还让学生通过比较有小括号和没有小括号的题的运算顺序,进一步明白小括号的作用来掌握带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

在教学计算时,我没有直接讲解,而是先让学生观察例题,再让他们思考解法,然 后在老师的点拨下,总结出计算规律,最后强化训练,达到了预期目的。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互相合作、互相交流,多角度地去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比老师讲更行之有效的。


反思三:过河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实际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并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教学中,自觉摒弃让学生机械模仿、反复训练,进而掌握算法使计算熟练的传统观念,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活动,主动构建新的认识,逐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通过讨论、总结、展示等环节的学习,理解小括号的真正作用。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采取了自学性教学,首先自己创设了一个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从而讨论解决方法。然后出示情景图,分组讨论:1、有哪些数学信息;2、要解决什么问题?3、解决方案。然后小组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有小组用到综合算式,出现了教材中提到的两种写法,于是进行第二个讨论活动:哪一综合算式符合这道题的解答要求,为什么?小组讨论后指定一名同学上来讲解;讨论三: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你会读吗?……这样通过实际问题的探讨,有利于促进学生感悟与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讨论中,孩子们参与的度很高,积极性很好,课前设计的导学问题,让引领的小老师都能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主阵地、成功感”,这应该是一个尝试,继续努力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嘻皮客网 ( 京ICP备10218169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797  

GMT+8, 2024-6-12 10:17 , Processed in 0.17050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