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嘻皮客娱乐学习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反思] 分子的性质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6 10:4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反思一:分子的性质教学反思

本堂课是一堂理论探究课,在教学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有意地设计了一些铺垫和引导,让学生先探究通过分子结构判断分子极性,再探究通过分子式判断分子极性,之后再升华到常见的ABn型分子极性的判断规律,并用价电子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解释,从而达到升华知识目的!课后同学们一致认为这节课的层次感强,很容易理解,效果很好。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学到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对化学学科中落实探究意识作了大胆的尝试,并将物理和化学知识有机融合,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及创新思维的养成。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平等相处,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充分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当注意教师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因本堂课知识零碎,下一步在教学环节的衔接上可以进一步进行加工,同时由于课时紧张,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语言进一步简练,在好的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尝试加大课堂容量。


反思二:分子的性质教学反思

本节是在学习了共价键和分子立体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认识分子的重要性质,从而达到利用物质性质的最终目标。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帮助同学建立基本化学观念之一——“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并能从这一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推测物质的重要性质——分子的极性等。

我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创设了较好的教学情景,在此情景中提出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实验探究、交流讨论等活动来认识分子的结构和极性的关系,同时整堂课首尾呼应。

通过设置台阶,增加知识及其运用的梯度,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联想类比、归纳总结、模仿创造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证课堂的“有效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回避了O3的极性、CO中原子电性的反常),而是将学生知识背景尚不足以深入的细节留给学生日后去达到,开个窗口;同时又遵循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通过适度的“解释”,以给学生今后的学习留有发展空间,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


反思三:分子的性质教学反思

本案例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创设了较好的教学情景,在此情景中提出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实验探究、交流讨论等活动来认识分子的结构和极性的关系,同时整堂课首尾呼应。

通过设置台阶,增加知识及其运用的梯度,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联想类比、归纳总结、模仿创造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证课堂的“有效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本案例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回避了O3的极性、CO中原子电性的反常),而是将学生知识背景尚不足以深入的细节留给学生日后去达到,开个窗口;同时又遵循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通过适度的“解释”,以给学生今后的学习留有发展空间,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嘻皮客网 ( 京ICP备10218169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797  

GMT+8, 2024-6-7 08:49 , Processed in 0.20246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