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嘻皮客娱乐学习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班主任工作艺术] 批评亦有“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7 14:32: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批评亦有“道”
  文/韩海涛
  批评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可是,如果批评的时机把握不好,批评的功效则会大打折扣。如何运用好批评这种教育手段?这就需要班主任树立正确的“批评观”。
  批评不应该是否定,而应该是给予
  育人的目的是使人“成人”。我们批评学生的目的应该是“给予”,应该在批评过程中给学生一个榜样,让他们学有目标。
  批评不应该是指责,而应该是关怀
  指责学生是班主任情绪不健康的一种反应。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应该是一种关怀,是一种心灵的碰撞。
  批评不应该是审判,而应该是交流
  不管学生有没有犯错,他与班主任都是平等的。我们应该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分析学生的言语和行为,以帮助学生发现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改正错误。如果班主任自始至终都以审判者的角色来批评学生,学生就会从心底里反感、排斥,甚至是憎恨你。这种说教式的批评,效果可想而知。
  树立了正确的“批评观”,我们还需要在批评学生时,注意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可以采取哪些好的方法呢?
  迂回
  有些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容易发怒,喜欢单刀直入,这会导致学生口服心不服,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在批评学生前,要先全面了解事实真相,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采用迂回的方式,旁敲侧击,委婉地进行批评,即把“良药”装在“胶囊”或是“糖衣”中,来解决苦口的问题。
  对 比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只有比较才能鉴别”,在对比中予以批评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借助他人的经验教训,运用对比的方式烘托出批评的内容,能使被批评者感受到客观上的某种压力,促其自我反省。
  微 笑
  批评学生,固然不能嘻嘻哈哈,但总是拉下面孔,让学生望而生畏,效果也不一定好。所以即使是批评,教师也应当和蔼可亲,严中有爱。一个轻轻地拍肩膀的动作,一番轻声细语的分析开导,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嗔 怒
  批评学生,必要时可以严厉一些,目的是击其要害。嗔怒可以使极少数犯错明显又拒不认错的学生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心灵产生震动而承认错误并改之。当然,嗔怒不是大发雷霆,而是恰到好处的警醒。
  我们在讲究批评方法的时候,更要关注学生被批评后的变化,这是证明批评教育有效与否的关键。从哪些角度关注批评后的学生呢?
  一、主动接近,消除隔膜
  学生受了批评后,往往与班主任有一个疏远期,这就像动了手术的“伤口”不能立即愈合一样。为了不让学生与自己疏远,班主任应该主动接近学生,采取适当的方法向学生表明为什么要批评他,以消除师生间感情上的隔膜。
  二、提供机会,振作精神
  由于学生尚未“成熟”,受了批评容易产生自卑感。如果班主任不能及时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后果可想而知。因此,班主任在批评学生后,应留心观察或向其他学生了解该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三、联系家长,共同教育
  在批评学生后,教师可依据学生所犯错误的轻重决定是否告知家长。教师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要说明事情的经过,学生的态度,处理的情况,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但答应了学生不告诉家长的,就要严守信用。另外,班主任不要事事都通知家长或频繁请家长来学校,这样会给学生及家长造成精神压力,甚至对班主任产生反感。
  总之,我们的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学会批评,善于批评,努力用批评之“道”切实提高学生思想教育的成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嘻皮客网 ( 京ICP备10218169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797  

GMT+8, 2024-6-17 11:34 , Processed in 0.18850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