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嘻皮客娱乐学习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反思]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1 10: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反思一: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教学反思

初四物理第十三章 第二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是一节实验探究课,基本设计流程是:复习导入→学习目标→引领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探究实验各环节梳理→自主探究“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小结→巩固训练→拓展提升。

本节教学目标是:1、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2、通过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并进一步了解探究实验的各个环节,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交流与合作,评估;3、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重难点是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的过程。

反思本节教学,比较好的方面有:整个教学流程清晰流畅;复习引入承上启下,导入自然;画图规范;探究实验的流程清晰明确;对学生的认知递进把握较好,先引领学生探究“串联电压规律”各环节,再放手给学生自主探究“并联电压规律”,学生过渡自然;课件设计合理,利用白板连接实物图直观生动,便于理解,效果较好;练习题和拓展提升内容难度适宜,能紧扣本节主题,达标程度较高。

反思本节教学,不足之处有: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应当让做得快的小组帮助慢的小组,并在小组之间交流数据,得到更客观的结论;对实验操作要有时间限制,应对学生是否做完实验进行点评;应对实验中的误差进行分析,才更符合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实验结束后,留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不足,应多让几个小组汇报他们得出的结论,然后再汇总;与学生交流沟通不够充分;板书内容偏少,应加入两个结论,不能只在课件上出示结论。

实验探究课更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都应重视,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新课标的要求。


反思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教学反思

目前物理教学中最困难的就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纯粹传授知识明显行不通,动手呢,往往是“一团糟”,一直以来,怎样让学生体会探究过程的乐趣,提高其动手能力,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难解的疙瘩。  这次亦不例外。一些学生往往“急于动手”,而忽略了过程本身,能否变通一下呢?以前常采用的做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教师进行演示,尽管“再三强调”,但是学生并不买账。这次,考虑再三,我采取了学生进行探究演示,其他学生全程“观摩”,下一节课自己探究的方法。  首先说明了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和内容(一定要简洁,具体的东西在探究过程中体现),然后找了两名志愿者(一定要是同桌,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对其他学生也是一个示范,下节课他们就该合作了,而且学生还是很积极的),没有过多的要求,就按照探究的步骤开始了。这样反而是觉得一切都是顺理成章,比苦口婆心的说教好多了,学生也乐于接受。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在聚精会神的“观摩”,其间出现的问题也都及时得以解决,尤其是上节课学习的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他们是那么的熟练,学生学到了应有的知识,我的目的也达到了。  经过这次改动,看来不是学生不愿学习,而是我们剥夺了他们创造性学习的机会,每天都是老面孔,他们可能会烦的。


反思三: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六章第二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下面我以这节课为例,说说我是如何在我的教学环节中加强学生学习有效性的设计,作为新教师,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还不够深入,希望各位专家能对我多多指导。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有这样四处设计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的。

第 一处是在导入,我是先复习使用电压表测量两节干电池两端电压,然后接着简单的介绍了干电池,马上又测量出这两节干电池组成的串联电池组两端电压是多少,得 出“串联电池组的电压规律”。这个设计首先对上节课学过的电压表进行了复习,同时也完成了书本上的想想做做,并且对于紧接着的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的猜想 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第二处是在学习活动一的设计实验方案这个环节,我明确提出设计需要完成的内容,以及学生完成这个环节的学习流程以及对应的时间,让学生一目了然的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

第三处是在学习活动一的“进行实验”环节,这里我有两个地方注重了学习有效性,首先是对实验过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比如分工,设计记录表格记录数据,然后分 析数据等,其次,利用我校的星级评价,出示一个集体星,并且注明“分工明确,认真完成实验,整理好实验器材,组员全员参与”才能得到这颗星星,这就激励学 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这些内容,保证实验的有序性。

第四处就在学习活动二的设计实验方案和进行实验环节,这时出示的流程和学习方法跟学习活动一中的设计实验有所区别,主要考虑到流程相似,所以设计的相对简单,但是依然明确了学习的方法,时间,要达到的目标等等。

但 是从教学流程和设计上看,很多方面处理的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锤炼。比如首先语言上仍然需要更加准确和精炼,其次对于和想想做做结合一起的导入环节,担心 时间不够,所以处理的太仓促,包括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其实还可以更一步深入的讨论,再次,对于课堂环节的时间控制仍需进一步培养等等。

作为新教师还需要多多向前辈们请教,不断的锤炼自己,让自己更快的成长。


反思四: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教学反思

一、课前对教学内容仔细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材安排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它涵盖了探究的七个要求。本节教学内容 综合性较强。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在技能上,要求学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会用滑动变阻器调节部分电路两端的电 压;在方法上,要求学生会用控制变量法、图像法等研究问题。这些要求毫无疑问会给学生的探究活动带来一定的困难。而组织好学生的探究活动是本节教学的关 键,因为它既是实现体验性目标的需要,也是得出电流、电压、电阻关系,进而得出欧姆定律的基础,还是学生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科学态度,提高实践能力 和创造能力的载体。

二、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

首先,前几节的细致教学为这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前一段的教学中,把 我的课题“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发展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学生们虽然各方面条件不算好,但在我的帮助下,他们都自信能学会一些物理知 识,因此他们都在认真学,孩子们的基础知识还都能学会。

一、课前对教学内容仔细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材安排了 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它涵盖了探究的七个要求。本节教学内容综合性较强。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在技能上,要求学会使用电 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会用滑动变阻器调节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在方法上,要求学生会用控制变量法、图像法等研究问题。这些要求毫无疑问会给学生的探 究活动带来一定的困难。而组织好学生的探究活动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9-1 11:22:59 | 只看该作者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教学反思(2)

因为它既是实现体验性目标的需要,也是得出电流、电压、电阻关系,进而得出欧姆定律的基 础,还是学生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科学态度,提高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载体。

二、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

首先,前几节的细致教学为这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前一段的教学中,把我的课题“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发展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学生们虽然各方 面条件不算好,但在我的帮助下,他们都自信能学会一些物理知识,因此他们都在认真学,孩子们的基础知识还都能学会。


反思五: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实验课,重点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索问题的能力。根据实验课学生急于动手的特 点,我通过有趣的实验迅速切入本节实验课的主题,将方法的获得、能力的提升融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亲身体验,使每位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索的 全过程中,体验成功和失败的滋味,逐渐使学生的思想走向成熟。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体验实验的基本过程。在探索过程中,并能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给以及时的表扬,和不断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嘻皮客网 ( 京ICP备10218169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797  

GMT+8, 2024-6-3 22:01 , Processed in 0.22209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