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嘻皮客娱乐学习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反思]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28 11:4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反思一: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要在45分钟内完成,需要对教材加以整理、适当舍弃、升华。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地理位置、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多样性的文化民俗、支柱产业旅游业。从教材来看,前四个属自然和人文范围,最后一个属经济地理范畴,但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主要从自然、人文和经济切入,升华到人地关系。课本主要介绍本区域的支柱产业旅游业,有优越的丰富的旅游资源,有政府和党的政策,有当地人民的奋斗,开创了新局面,以及目前现状和发展中的问题,辩证地说明了人地观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经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在尊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后,学生的参与性普遍提高,学生乐于探索和表现自我,有助于学生意识、应用、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读图分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竞赛等环节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促进学生对教材的阅读,小组交流等学习活动的展开,有利于对学生学法的渗透培养,再通过合作讨论探究西双版纳旅游业出现下滑的原因及帮助西双版纳出谋划策,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开放性思维。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谈,经验得到了调动,教学显得更实际,学生也感到更亲切,做到了学以致用。

成功之处:

1、本节课引领学生收集大量的西双版纳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等方面的图片、资料,并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探究活动,学习掌握了西双版纳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2、面向全体,人人参与,调动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3、多媒体辅助,加强了直观性,增大了容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实践活动多,加强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能力。  

但是同时,由于学生掌握的材料较少,课前未动员进行相应的材料收集与辅导,学生的回答大多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复述;只有少部分同学能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还有,由于学生争强好胜,往往思维活跃,喜欢举手发言的同学始终是那几个,导至后进生在反馈当中只是起到摇旗呐喊的作用。再就是由于对学生发言的时间等安排上缺乏有效的控制,有时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像在赶进程。

不足之处:

1、课堂容量较大,学生活动较多,课堂时间较紧。

2、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还不太浓,个别学生跟不上整体教学环节。

鉴于此,我认为,在以后进行本节课教学或类似形式教学时,一定要有相应的时间控制方案,激励评价方案,课堂学习与课下学习相结合,留给学生更宽泛的调查研究、分析建议、交流的时间,安排好相应的协管员,既注意全员参与,又注意参与的有序性,另外,也可放手于学生,指导学生主持相应的活动,教师参与学生学习研究的辅导,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正确的学习目的性,增强学习以致用的实效性。


反思二: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反思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主权还给学生,提倡探究式学习。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的地位由原来的课堂包揽者变成现在的引导者、点播者。教师要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地理事实、概念和技能,增强地理的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的确现在的教育教学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智能,但是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这样的空间。学生的超乎寻常的想法会使你大吃一惊,你会感到自己的确不如学生了。前天上了一节课《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给了我这样的启示,西双版纳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原因是它旅游资源丰富(如动、植物资源,以及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其次是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与东南亚的缅甸、老挝、泰国等国家接壤,易于发展边境旅游业,致使旅游业成为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但进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呈下滑趋势,我设计一个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一位西双版纳旅游社的业务员,你怎样结合下滑因素为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出谋划策呢?学生展开讨论,2分中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同学说:“把相对分散的旅游景点合并成一个大的旅游公司,有计划的去实施、发展”。有的同学说:“要加大环保力度,做文明旅游者”。三班的陈亮亮的发言最精彩,他说:“让西双版纳的人员到其它国家去考察学习,把他们各国旅游方面的精华都带到西双版纳,再把这些精华融会在一起。发展一些具有特色的旅游景点,我想旅游的人一定会很多。”他的话语刚落,掌声四溢,多么具有想象力呀,我说:“你现在好好学习,武装自己,长大后,用自己聪慧的头脑,去建设西双版纳的旅游事业吧。”

案例分析

在地理教学中,恰当地组织学生对某些问题或现象进行争论,让学生感想、感说,不受约束地思考,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课堂上正是这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争论,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课堂气氛无疑是热烈而活跃,更重要的是学生发散性思维得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教师在组织学生争论的过程中,要很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因原有认知基本相同,所以思想基本是在同一层面,要想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就需要教师把自己较深入的观点抛出,作为争论的“铺路石”。另外还要及时了解、掌握和纠正学生在争论过程中出现的知识错误、疑惑区,引导学生走出争论误区,做到爱护而不排斥=帮助而不责难、说明而不压服、启发而不包办。

我想不给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学生智慧的火花就不会燃起来,国家的创新人才就会埋没在教师的手下。同行们,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国家的建设,还学生课堂主动权,多给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吧!


反思三: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掌握的材料较少,课前未动员进行相应的材料收集与辅导,学生的回答大多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复述;只有少部分同学能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还有,由于学生争强好胜,往往思维活跃,喜欢举手发言的同学始终是那几个,导致后进生在反馈当中只是起到摇旗呐喊的作用。再就是由于对学生发言的时间等安排上缺乏有效的控制,有时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像在赶进度。


反思四: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反思

一、本课的成功之处:

1、善于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本课内容较为丰富,特别是旅游资源容易引起学 生的兴趣,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了大量图片和资料,教学中利用幻灯片展示了大量精美的自然景观图,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西双版纳的旅游业,有效创设了教 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时,采用分角色扮演的形式组织探究活动,也成功创设了教学情景,学生学习积极 性高。

2、充分估计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 发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中我补充了一些拓展性知识,并利用分角色扮演创设教学情景,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西双版纳旅游业出现下滑的原 因,并帮助西双版纳出谋划策,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谈,经验得到了调动,教学显得更实际,学生也感到更亲切, 做到了学以致用,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开放性思维。教学中我发现,由于充分估计学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8-28 12:00:40 | 只看该作者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反思(2)

学习能力,学生的参与性普遍提高,学生乐于探索和表现自我,有效 突破了教学难点。

3、教学过程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

在整个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为指导思想,放手于 学生,指导学生参与相应的活动,增强学以致用的实效性。在对教材处理中,创设教学情景,化抽象为具体,并提出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归 纳,注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本课不足之处:

1、有个别班课前未动员学生进行相应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学生掌握的材料较少,回答大多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复述,只有少部分同学能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2、由于学生争强好胜,往往思维活跃,喜欢举手发言的同学始终是那几个,导至后进生在反馈当中只是起到摇旗呐喊的作用。

3、对学生交流和发言的时间缺乏有效控制,有时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像在赶进程。


反思五: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反思

本节课自我感觉由于学生掌握的材料较少,课前未要求相应的材料收集与辅导,学生回答大多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复述;还有,由于学生争强好胜,每个小 组都挑选学习好,口才好的学生发言,导致后进生在反馈当中只是在旁观,再就是对学生探讨发言上的安排上缺乏有效的把握,有时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像在赶 进程。

鉴于此,我认为,在以后教学时,一定要有相应的时间控制方案,激励评价方案,课堂学习与课下学习相结合,留给学生更宽泛的调查探 索、分析交流的时间,安排好相应的协管员,既注意全员参与,又注意参与的有序性,如引导学生听发言时做记录或看法类似不需发言及时出示书面资料予以佐证即 可,另外,也可放手于学生,指导学生主持相应活动,教师参与学生学习研究的辅导,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正确的学习目的性,学以致用的实效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嘻皮客网 ( 京ICP备10218169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797  

GMT+8, 2024-6-4 04:45 , Processed in 0.21423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