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嘻皮客娱乐学习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反思] 图形的全等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28 11: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反思一:图形的全等教学反思

通过讲解有如下体会:

点睛之笔:

1、本节课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在引入上利用生活事例引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突破了难点——全等图形识别要全等必须重合。由于全等的图形一定是经过平移、翻转、旋转得到的,在讲解三种运动时,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画出任意两个全等图形,然后再分出那类是通过平移、翻转、旋转得到的,并且经过怎样的运动得出,效果很好,在这里给学生们足够的时间思考来发散自己的思维,更加展示了以人发展为本的科学理念,这是本节课的点睛之笔。

2、讲两个图形可以通过旋转、平移、翻折运动变换能够重合时,我说将点B做 什么运动可与 B’点重合,实际上应是将A图形进行怎样的变换能够与B图形重合(课本79思考题),大多数同学也都是这样认为(将A图形进行怎样的变换能够与B图形重合),回答是将A进行旋转就可与B重合,但是李国栋提出“老师你不是说将点B做什么运动可与 B’点重合,所以只做平移不是就可以吗?”一句话点出了我数学语言的不严密,发现了我的错误,我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并在同学面前表扬了李国动能够大胆的指出老师的缺点,值得全体同学学习,即使是一节公开课也不例外(因为这是一节数学引导课听课的教师很多)。我认为作为教师能够大胆的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首先给学生起了表率作用,也体现了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其次能够给学生证实自己的机会,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充满自信。所以这一点可以说是本节课的点精之笔。

败笔之地

在讲两个图形全等时,魏金鑫同学画的有点像,但是不能够准确的判断是否全等,我问他怎么办,他回答说把他们放在一起看是否重合,方法是很好,怎样让他重合,同学们让他剪下来 ,由于他手中没有剪子,也就没有进行,但是这是一个教学环节上 的错误,若让他剪下来效果一定会更好,更能体现数学思想的严密性,两个图形全等不仅形状相同,而且大小也一定相等,这才是重中之重。这可以说是本节课的败笔之地。


反思二:图形的全等教学反思

1.本节课采用探究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探究活动中,实践、探究、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集体的智慧,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在实践中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特别要从身边生活中的例子入手,激发起每一个学生的求知欲。从熟悉的几何图形,、实物图形入手,让学生对图形全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快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探索欲,为实践活动做好充分的铺垫。教师只要创造机会,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自然会有新的突破。

2.本节课的另一特色是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利用课件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一次使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还可以让学生大胆想象、探索,使更多的同学有更多的锻炼机会。

3.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整个过程中还要注意发挥评价的作用,不论是探究活动、创作活动都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使教师认识到;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装的生活和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兴味盎然,乐于探究。教师最精彩的表现应该是高明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而不是舞台的主人——演员。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反思三:图形的全等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热情,及时引导,使之更好地表达和交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要关注个体差异。在“牛刀小试”环节进行成果展示时,应对画对1个或2个的同学也予以及时地鼓励和表扬,而不能留于形式,切实做到《数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面向全体学生,同时采取多种形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3、学生是检验教学成功与否的镜子,在“做一做”环节中,我巡视了学生的画图情况:有部分同学画错,而当时并没把存在问题的及时让大家一起来发现和解决。

通过对这一系列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反思,使我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探索出更好的教学之路。


反思四:图形的全等教学反思

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学、探索能力,求知欲强。借助于学习卷的优势,能使脑、手充分动起来,学生间相互探讨,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一、教法和学法:   

让学生通过作图,观察体会全等图形的定义,自学全等图形的特征,通过练习总结和强化对应边、对应角的寻找方法。   

首先,本节课我本着学生为主,突出重点的意图,结合学习卷使之得到充分的诠释。如在全等图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8-28 11:34:08 | 只看该作者

图形的全等教学反思(2)

的定义总结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平移、翻折和旋转的作图,为体会重合的图形全等这一定义提供了分析、思考、发现的依据,把抽象问题转化为具体问题。而全等图形的特征及对应边对应角的寻找这一难点,我通过具体练习让学生总结,并带领学生寻找快速寻找对应元素的方法,练习的设计采用由易到难的手法,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一气呵成,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抓住课堂45分钟,突出效率教学。
   
其次,我在结尾总结全等图形时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实例,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美学价值。   

再次,从教学流程来说:情境创设---自学概念与特征---练习与小结---变式练习 ---应用数学,我创造性调整了教学顺序:在学生掌握了全等图形定义和特征后,增添了书上没有的常见图形练习,既达到复习图形的3种变化,也为全等图形的变换奠定了基础。再通过探究实践,将想与做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想与做中感受和体验,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像采用这种由易到难的手法,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一气呵成,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本节课的不足:   

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学生的层次不同,本卷练习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有一点吃不饱,应增加练习满足这些学习的需求。


反思五:图形的全等教学反思

教学所得:按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要求完成了教学任务,本节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对于全等图形的理解较准确。

教学偶得:这是本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程度最高的一堂课,除个别有智力障碍的学生外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部份学生在把一个图形剪成两个全等的图形时思维敏锐,探索到多种不同的剪法。

教学败笔:由于学生不善于深层次、多方位的思考问题,所以在对学生思维方面引导、启发不够,在把一个图形剪成两个全等的图形使部份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学生在把四个全等图形拼成一个大的图形时部份学生完成起来有困难。

智慧火花:学生在把四个全等图形拼成一个大的图形时有几个学困生和德困生展现出他们的聪明和灵巧,当得到表扬时脸上写满自豪。

学习拦路虎:学生思维能力较差,相当部份同学的动手能力不够。

再教设计:充分分析学生学情,教学设计中不仅要适合学情,还要注意引导启发学生思维,加强学生动手的能力。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一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正确引导培养,让学生不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要通过对知识点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三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深层次的问题,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嘻皮客网 ( 京ICP备10218169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797  

GMT+8, 2024-6-4 05:26 , Processed in 0.19888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