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嘻皮客娱乐学习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反思]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11: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反思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反思

古人说:教学相长。教与学怎么样才能做到“相长”呢?这就要提到教学反思。只有教者在教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发现问题、知道不足,进而弥补不足、解决问题,然后又用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教师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就“教学相长”了。

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地理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符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教师很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在上《多民族的大家庭》一课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媒体的强大功能辅助教学,补充相关民族知识,学生接受也较快,同时,也利用视频画面引导学生充分读图分析得出结论,用口决的形式记忆人口多的民族,巧妙解决了记忆难点。

教学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方式不同教学效果当然就不一样。因为当新的知识被赋予鲜活的背景时,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强,进一步有利于问题的形成,使学生达到想学的境界。

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提高课堂效益。

总之,教学环节的设计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一切为了学生的学”而非设计成教师怎样去教。


反思二: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反思

《多民族的大家庭》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民族的构成、“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以及民族政策,蕴涵着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本部分教学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亮点】

1.联系实际

56个民族团结柱的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猜一猜、想一想、连连看、找一找、趣味活动等方式有利于学生勤思考,多合作。

3.角色扮演

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扮演三个不同的国家,陈述自己的民族现状。

4.读图、析图

出示“民族分布”图,给出任务:

①5个民族自治区在哪里?

②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③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对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的培养。

5.作业设计

根据学生不同需要,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课后作业,拓展思维。

【不足与改进】

1.民族文化

民族传统文化用图片和语言缺乏信服力,应用视频这种声像都有的载体来呈现,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当然,如果有学生去过民族聚居地旅游,可以讲述当地的民俗文化,效果会更好。

2.提问难度过大

我国民族分布有何特点? 这种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文化融合有何好处?

学生无法回答,可以适当增加梯度,逐步深入;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提醒。

3.板书设计

板书基于传统格式,不够新颖、独特。

4.教学媒体
   
由于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一堂课下来容量较大,学生当时大部分能接受,但到下次上课又忘得差不多,所以在用幻灯片时不能过多的图片、音乐、视频等,学生的注意力都转移了。


反思三: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了我国各民族的各个方面,内容全面广泛,但是不要求讲得太深。同时,这部分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是进行国情教育和实践活动课的最佳内容。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将本节内容分成两部分,拓展辅助部分和课堂教学部分。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课堂上同学们能主动参与,踊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气氛非常活跃。在老师的指导下,大部分同学能独自搜集资料做成手抄报,学以致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鉴于此,我认为在今后进行本节内容教学或类似形式教学时,可采纳此方法,效果较好。

学生对我国的民族知识了解的甚少,只知有56个民族。对于民族的分布和风俗习惯了解不多,教师在讲述过程注重运用地图,分析民族的分布并总结分布特点,这些同学们掌握比较好,但民族的具体的分布在练习题和试题中,民族的分布与自然环境关系较多,在这里讲解比较早,可通过地图看一看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的地形特点加深理解。
   
对于民族风情,可先让学生尽情发挥,把自己所知道的都一一讲出来,和学生一起分析民族风情与环境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反思四: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反思

如何才能培养出习惯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发展性学习的学生?怎样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学习者、有幸福感的学习者?作为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在不断实践、反思、创新的过程中,才能探索出有效的方法。

《多民族的大家庭》本节课的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民族方面的知识是常识性的知识,是学生必备的,各个民族的风情知识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是很有意义的,同时,民族教育还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篇章。然而,教材中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都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在课前准备时,我收集了大量有关民族服饰、民族风俗、民族节日的介绍内容和图片。制作了课件,更加直观、形象的表现民族风情,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培养了学生查询地理信息及分析、处理、归纳和总结地理信息的能力;

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树立团结、协作意识,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收集和展示我国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培养学生关心、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思想和树立各民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11:39:41 | 只看该作者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反思(2)

一律平等,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一上课就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同时大屏幕展示一组少数民族服饰、风情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优美歌曲的同时,了解我国不同少数民族的服饰和舞蹈,并提出问题,“从图片中你可以认出哪些少数民族?”引发学生思考,将学生带入民族学习的课堂。用听歌、看图的方式创设情境,使学生感知风土民情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了解了我国民族的概况之后,接下来要学习的是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这部分知识专业化不强,内容涉猎广泛,非常适合分组、自主、协作学习,因此,教师根据我国民族分布的地域特点,把学生分成了4组,即: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东南地区和其它地区。同时教师将课前准备的资料展示出来,各小组把教师提供的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写成发言稿,全班交流。在四组学生选派的学生代表轮流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配以生动形象的幻灯片,组长充当串讲衔接的角色,每组代表要面向全体,与大家沟通、交流,注意表达的灵活性。

依据以上的教学设计,在我讲授完课后,同学们兴趣仍然很浓厚,课下也一直在追问我有关民族民俗的知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多媒体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同时利用网络资源也呈现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因此,我们说信息技术使我们的课堂成为更充实、更生动、信息交流更频繁的课堂。


反思五: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反思

导入设计:欣赏MTV爱我中华,学生跟随着一起唱了起来,还有的情不自禁的站了起打起了节拍。在歌声中学生的激情被点燃,自然导入课题《多民族的大家庭》。

教学过程基本设计思路:先指导学生自学我国民族的基础知识,如民族的构成、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我国民族的分布,然后再由学生介绍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这一任务已经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要求选择一至两个自己感兴趣的少数民族,查阅资料后制成PPT准备展示交流),最后在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后,再通过观看7.5新疆打砸抢事件视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只有团结在一起,国家才会安定富强。

反思不足:从学生的参与来看,还是比较积极,学生的资料准备比较充分,尤其是初三11班、12班,每个小组都作了PPT。但是在展示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如:有的PPT背景和字颜色搭配不协调,学生看不清;文字太多,学生照念,重点不突出等,在12班学生没有展示完,下面的环节内容也就没有完成。以上问题的出现,还是由于我课前没有及时跟上指导的缘故。

再设计一:对学生的作品加以指导,对每个班展示的学生加以筛选(3——4人),那么课堂教学在展示环节就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再设计二:若果学期教学课时不紧张,可以设计两节课,第一节基础知识学习,第二节就是拓展展示,这样的学习就扎实而且丰富学生对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的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嘻皮客网 ( 京ICP备10218169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797  

GMT+8, 2024-6-3 00:10 , Processed in 0.19141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