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嘻皮客娱乐学习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反思]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29 16: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反思一: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教学反思

科学的本质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究。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标准》要求通过科学探究,是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因此,探究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本人在此结合《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这堂课的教学实际就探究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探究教学要注重问题性

问题不仅是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原因。因为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的和形式的。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提出“串、并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规律”的问题后,引起了学生极大地兴趣,激起了学生极大的探究欲望,就此问题学生还做出了多种猜想。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出现了诸如电流表反向偏转和灯泡不亮等问题。学生在发现和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有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而且也促使学生深入地去思考和体验。因此,能否提出对学生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科学探究的关键。因为问题意识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所以说,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探究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

二、探究教学要注重过程性

学生的学生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接受学习重结论、轻过程。而在发现学习中,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发现学习则是结论和过程并重。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它们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当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并且学生有可能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像一无所获,但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和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学生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的实验中,有的学生花了两节课的时间没有得出完整的结论。但是,在这个探究过程中一方面充分暴露了学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及矛盾;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和创新成果。所以,眼前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的。正因为如此,探究教学要强调过程,强调学生获得新知的经历和体验。

三、探究教学要注重开放性

本人认为探究教学的开放性,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实现学习目标的开放。科学探究应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情感的体验。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学习目标就很广泛:一要让学生达到“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的知识目标和“正确使用电流表”的技能目标;二要让学生达到亲身体验“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交流与评估”这一探究的全过程,并领会科学研究方法。三要注重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精神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二是探究过程的开放。探究强调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所以要关注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得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创造性的表现。

三要实现对学习评价的开放。在探究课的教学中,我们要提倡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一方面,可以允许学生对同一科学问题有不同的猜想和假设,也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和途径,鼓励学生独辟蹊径;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反思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教学反思

课题名称:九年级第十三章第四节《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本课时的重点是在前一课时了解了电流以及双量程电流表的读数规则与使用方法之后,在此基础上来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在本课中我利用了教辅:《在线课堂》,使用了多媒体:电视投影仪,同时结合新课改让学生参与了自主探究活动。现本人就实际的教学过程作些粗浅反思,具体如下:一、成功之处

1、课前热身练习

由于此课时为本节的第二课时,所以在讲授新课之前,必须要对上节课当中的电流及电流表的认识与使用等知识进行复习,为这节课当中学生自己能熟练使用电流表埋下伏笔。但是,如果单单使用简单的提问形式来复习,未免老套单调,激不起学生兴趣。因此,我利用《在线课堂》的“知识清单”、“随堂学案”,准备了一系列相关练习。并且利用电视投影仪,对电流表读数、电路连接进行现场展示和评析,使用新颖的多媒体,使学生兴趣盎然。

2、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

根据新课改的一系列精神与我自己的探索,我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结论的传授前提都应当是由学生自主摸索,老师在此基础上来顺水推舟。所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点要求,也为了能很好的突破学生对串联、并联电路电流特点难理解的这个难点。我采取的措施是让学生来进行自主探究实验。首先,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对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进行猜想,再由这些猜想让学生自行设计电路图以及实验记录的表格,并且选择器材。器材选择好后,请一个学生代表在黑板上进行实物连线,我再利用红粉笔在其他学生的“帮助”下对连好的实物图进行集体纠正。然后请学生对照正确的实物图进行实际实验操作,避免了学生在自己实际操作时的盲目与无措。整个过程中,学生结合实验来进行自主探究,整节课气氛活跃、轻松,学生乐在其中。

3、有代表性的巩固练习,乘胜追击

在串、并联中电流特点结论都得出以后,不能拿死板的填空题来进行巩固,这样太老套与程式化。我所采取的方法是,先请学生自己回顾本节课内容,再在此基础上出具具有代表性的巩固习题,最后再解决两道相关的中考题目。看谁在把自己得出的结论记得牢的情况下最快最好的来解决我所出具的问题,彼此之间“赛一赛”。学生有这种不服输的意识,在课堂上呈现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使得我所出具的巩固习题在轻松的氛围下轻松解决,由于最后两道习题明确标识出是中考链接,所以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对于不远的中考信心倍增。

二、不足之处

1、教学目标的设置

我所定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2)、能应用电流的关系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第一点在本节内容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但是第二点由于本节课时间问题和学生实际反馈情况而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此班级是本人担任物理教师及班主任,所以调动课堂气氛还是能得心应手的。虽然如此,但由于本班为普通班,总体素质不是很高,所以我还应更注重问题的步步推进逐渐加深,从而引导他们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避免学生出现想学但是学不懂转而放弃学习的情况。

2、引入新课,过于僵硬

由于本节课是《电流与电流表的使用》的第二课时,开场就直接僵硬的口述导出本节课重点研究的内容。如果能够以复习上节内容,同时设置疑问引入本节研究课题的方式进行新课导入,应该可以使学生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增加听课效果。

整节课在我充分备好课的基础上结合使用了多媒体与教辅资料,学生显得意兴盎然,我自己获益也颇多。在教育日趋人性化和科技化的今天,新课改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培养,而我们老师是整个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者,所以我知道我们任重而道远,教育教学上的成功,还需我们去不懈的努力,不断的摸索。


反思三: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教学反思

这是第一个电学分组实验,主要是为了巩固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路特点的理解;练习电流表的使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同时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动手能力,它对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的电路特点,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技能有重要作用,必须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做这个实验,这将为今后进行电学分组实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为了提高实验效果,我要求学生课前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预习:

1、串联电路、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什么?

2、为了防止接错和漏接,自己先拟定一个接线顺序,在接线过程中为什么开头应是断开的,并特别注意防止短路。

3、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有哪些?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在学生动手实验之前,我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把实验桌上的器材与所做实验的电路图中的器材对照,检查器材是否够用。

2、搞清使用的电源是什么电源,分清电源的正、负极,弄清如何接线。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接好电路后,在闭合开关前,要对照电路图认真检查,闭合开关后,如出现故障,应立即切断电源,然后从电源的一个极出发,逐段检查原因。在实验过程中,既要强调独立思考,又要强调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实验后,要求学生整理好器材。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科学方法、态度、习惯的重要过程。

本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给每个学生以同样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提高,一堂课完整地按预定计划完成,也达到了预期目标。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部分学生操作没能按要求去操作,导致电路接触不良,影响了实验效果。

2、部分学生连接好电路后,急于观察实验现象,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查,就闭合了开关,导致有短路现象的发生。

但是,我相信只要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学生的操作会更完美更美好。同时,我也会应课改的要求,日日充电,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使教学过程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在教学实践和反思中,只有不断地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完善我们的教学策略,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使学生乐学、会学,在不断地探究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反思四: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教学反思

当今社会反思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也应不断尝试应用反思,发现问题,消去弊端, 得到教益,即“借石攻玉”。本人上了《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一节,结合听过别的老师上了这节课进行了反思.这节课有几环节本人认为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1.注重确定适当的三维教学目标

遵循《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2.注重突破重点和难点内容的教学

能 正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学会用电流表测电流并学会读数。教学的难点是找出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在突破重点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时要让学生明白选哪些特殊点验证规律,为什么要选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点,如果不按课本上的A,B,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8-29 17:08:29 | 只看该作者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教学反思(2)

三点可不可以选的特殊点等等。学生只有弄明白这些问题 那探究的方向就很明确了。

3.复习引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本课的重点是学会使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那么通过复习电流表的使用应注意哪些问题可以强化学生学习电流表的知识,对本节课知识的延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4.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教师引导下步步为营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等。

5.注重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得能力。

如: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探究课。为了使学生明白探究的七要素,有必要解释清楚并做强调。在实验中出现问题如何处理等等。

6.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互动。

如: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十分注意教学活动中的趣味性,以便学生更轻松地理解课本的内容。在实验后再播放FLASH动画;如学生连接电路的一些常见错误。让 他们及时反思实验过程存在的不足之处,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在玩中学,和学生的互动强,体现了物理教学的新理念。

这节课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学生的底子薄,完全放手让他们探究不能全部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少数组的学生完成,教师需加大力度帮助他们。

2.实验的准备细节还可以更充分些。可多采用多媒体。


反思五: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教学反思

“学启于思,思启于问”。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的养育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学生品味生活的 “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有了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 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使之由“爱学”到“学会”,再到“会学”,最终掌握物理学习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所以,在这节课中,我充分的发挥了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 心,在我的演示实验之后,让他们自己动手,提高了学生了发现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比如:灯泡不亮时,电路可能存在哪些问题等等,同样在这节课里存在不 少问题,有一部分同学只是看别的同学动手做实验,自己不动手,或有的同学在遇到问题时就不进一步探讨问题存在的原因,而是叫别的同学帮忙直接让他人接通电 路等等。有了以上的优点和缺点,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这些问题,希望取得更好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嘻皮客网 ( 京ICP备10218169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797  

GMT+8, 2024-6-3 17:09 , Processed in 0.23365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