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嘻皮客娱乐学习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反思]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6 09: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篇一: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时代感强,学生比较喜欢。在教学设计中我找准中心,设计问题。
             文章有“文心”,题目有“题眼”, 紧扣文章的核心设计教学,能凝神聚力切实高效展开教学活动,成就高效简洁的课堂。在教学设计中我通过读题找到题眼:“奇妙”这一词,契领全文,于是设计中心问题 “想想课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的?” 整体把握全局,展开教学, 让孩子们带着这些问题走向课文,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究。通过研读,让学生明白,课文是从设计面大、传递信息快、内容多三方面来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的。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堂提问不单单是一个技巧问题,而是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智慧的集中体现, 问题的有效性就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问题设计要讲究发问方式,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激发情趣。每一问都应该追求“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学伊始,我问:“爱上网吗?平时你都喜欢在网上干什么?”,教室顿时沸腾起来,大大激起了学生上课的热情。直奔文章要核心,想想课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的?”,引导学生走进深度走进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全文明白,课文是从设计面大、传递信息快、内容多三方面来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时。再次引导学生:哪些语句讲了互联网传递信息快?哪些语句讲了互联网内容多?再次引导了学生读书探究,也引导了学生抓住了重点,最后准确地找出“ 天涯咫尺”“无所不有”“巨大的蜘蛛网”等语句。带着这样的教学设计,我和我的孩子们走进课堂教学实践,我和孩子们一起享受着课堂教学的快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教学反思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有鲜明的时代性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在导入环节,我精心准备了对诗,以调动小朋友的兴趣。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中,我乘机向小朋友提了一个问题“什么东西这么奇妙让远在天涯的人,近在咫尺?”由于之前预习过了,聪明的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说是“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从而使课题浮出水面,揭示了课题。
           课题是文章的题眼,在一篇文章的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我引导学生先从题目着手,展开提问,进行揭题质疑。“国际互联网是个什么样子的?”“国际互联网它能做什么?”“国际互联网的功能是什么?”“国际互联网和人类的关系怎样?”……小朋友求知、探索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了,一个个争先恐后。并且他们很会抓重点,紧紧围绕“奇妙”二字提出:“国际互联网奇妙在哪里?”“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很奇妙?”……在他们提问的基础上,我帮他们归纳了四个有价值的问题:“国际互联网特点是怎样的?”“国际互联网是如何工作的?”“国际互联网的功能是什么?”“国际互联网和人们生活有什么关系?”有了明确的探究的小课题,那么小朋友本节课的学习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最近的教学中,我也有意锻炼孩子们的概括能力,让他们在通读课文后分段,并概括段意。经过一个单元的课文练习后,他们分段已经相当准确了,但在概括段意方面仍较薄弱,只能用书上的语言来说,因此显得冗长繁复。万事开头难,勤能补拙,相信一定会越来越好。
         
       
        篇三:《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教学反思
       
              学了《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文,让我们了解到奇妙的国际互联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也越来越多。课上,我紧紧抓住课题——“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一词,引导学生质疑:如互联网奇妙在哪儿?它为什么会这么奇妙等等,进入初读课文的程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在完成初读后,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不同层次的读,感悟“互联网”的奇妙,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上课时,我主要抓住国际互联网的三个特点来教学。一是“大”。让学生在第二小节中找到能表现国际互联网“大”特征的词语,读出“大”的感觉。接下来要解决国际互联网的工作原理,这需要学生明白这个“网”中的“线”其实就是电缆、光缆和无线电波。因此就能归纳出它的第二大特点:“快”。课文举了一个例子正说明了国际互联网的速度很快,让学生理解“地球村”的含义。最后一个特点就是“多”,国际互联网的作用多。课文用了整整一个自然段来写,也没有能详尽地描述。学生通过朗读,知道了国际互联网的作用,有很多自己知道的,还有很多自己没有听说过的,不能了解的。通过讲解后,学生对国际互联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篇四:《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教学反思
<p>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跟人们的密切关系。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要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这篇文章是苏教版一开始就就有的文章,将近过去了十年,现在的学生对于互联网是十分熟悉的。几乎人人家中都有电脑,都能上网。所以,对于现在的孩子,国际互联网不是那么奇妙,也不是那么神秘了。所以还沿用着教参上的建议,还是沿用着以前留下的教案,这样的教学显得有些落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8-6 09:39:16 | 只看该作者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教学反思(2)

</p>            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应对于教材多做研读,多去思考。今天,我也同样上了这一课。说来有些惭愧,我的教学设计,也是很传统啊!毛教导来听了这节课。然后听了她给我的评课,让我获益良多。首先,由于我是初次教学四年级,因为经常教学低年级,所以一直会受到低年级教学习惯的影响,总是喜欢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整堂课上,我的教学方法有些单一,然后需要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却怕学生不理解,指着告诉学生听,这样,学生反而少了思维训练的机会。回想起来,确实如此。
            毛教导还告诉我,现在的这节课,不能光从内容上去理解,而是要让学生更深一层地把握本课的写作方法。要分成三个板块学习课文。第一板块,互联网学生并不陌生,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他们对于互联网的认识。第二板块,让学生自读课文,通过课文,你对于互联网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可以让学生说说。第三板块,就是让学生再次读课文,让他们找找作者是怎样写好这篇说明文的,分别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哪些方面?(介绍了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作者还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可以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经过学生讨论、研究、交流之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一下国际互联网的结构,接着可以提升一个高度,把自己当成国际互联网,进行自我介绍,说说结构特点。这样层层深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学完结构之后,再由扶到放,学习工作原理和功能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探讨怎样介绍或自我介绍。
            第三自然段中的排比句也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在指导朗读的时候,要重点指导学生怎样朗读排比句。
            听完毛教导的点评之后,觉得自己又学到了很多。
         
        篇五: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教学反思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是一篇介绍现代高科技的说明文.课文通过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与人们关系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奇妙的国际互联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也越来越多。
          课上,我紧紧抓住课题——“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一词,引导学生质疑:如互联网奇妙在哪儿?它为什么会这么奇妙等等,进入初读课文的程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在完成初读后,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不同层次的读,感悟“互联网”的奇妙,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看着他们对网络那么好奇,我知道,他们也像我一样,离不开网络,也许会有人误入陷阱,或者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在课文学习后,我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围绕“互联网是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问题做些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再回到课上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利用好网络,切不可沉溺于网络游戏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嘻皮客网 ( 京ICP备10218169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797  

GMT+8, 2024-6-3 07:58 , Processed in 0.176457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